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难择路 > 五百九十一章 承先人之志,扬当世之威

五百九十一章 承先人之志,扬当世之威(2 / 4)

世写史之人总喜欢将这类事扣到文官头上,说这是文臣压制武将的把戏。事实看起来,也确实如此。每当王朝完成大一统之后,总有文官跳出来,建议皇帝“偃武修文”。

但实际上,不过是短视的帝王以为天下已经就此安定,不再需要维持庞大的军队数目,也不愿意每日耗费巨大钱粮,来维持那么多兵马。

文官抓住帝王这种将天下视为自家,变得抠门起来的小心思,趁机上书,逢迎上意,压制武将,一石二鸟而已。

而短视的皇帝们也多半会顺水推舟,称赞文官“懂得治国”。

皇帝则“纳谏如流”,立即颁下诏书,称如今天下已安,百姓需要休养生息,人口需要繁盛。故此特把军中兵卒解散部分,让其回乡繁衍。

从此,王朝只保留部分京营,边军,将大部分兵卒解甲归田。

当然了,皇帝说的也是实话,天下经历大乱之后,男子大量战死。作为繁衍生息以及耕作田地的需要,也需将军中兵卒大量放归家乡,让他们繁衍耕作,以恢复生产。

这平周天下,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粮食生产,但却又视种地为下贱的活计,仅比匠人稍强一点。稍微有点本事的人,都将读书当官为正途。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而历朝历代的皇帝,重视农业生产的方式,也不过是每年象征性地在御田里种一颗麦苗,挥舞两下锄头,以此“劝耕”。

但在定北守备团,情况却完全不是如此。根本就不可能有兵卒退役之后返乡种地。

如今,定北守备团所控制的土地,都有专门的农夫耕种,定北守备团每年都会给予他们大量赏赐,以及褒奖。而且定北守备团常年设重金悬赏,满天下寻找增加粮食产量的方法,技术,人才。

如今的定北县,种地的农夫都是经过农学院专门培训的,他们精通耕种技术,能熟练使用各种农业器械,具备相当强的专业素养,一个农夫就能轻松耕种几百亩土地。

而兵卒,则是另一个专业的人才。定北守备团现在,已经将行业划分的更加细致。

这也是按照当年狄大帅未完成的构想执行。如今

定北守备团的兵卒,在退伍之后,有大量合适安排,不会再从事耕种。

如今,兵卒退役后,部分一等战兵会被留下来进入军官学堂,充当教官。部分伤残的一等战兵则会被安排去军事区站岗,充当守卫。

还有相当一部分退役精锐兵卒,会被留下进入定北县以及商贸城的巡查营,负责日常维持秩序,震慑宵小。

同时,这些精锐兵卒也被作为最后的兵力保存下来,维持着三天一次军事训练。一旦将来战事不妙,他们就是最后的预备兵。虽然目前来看,定北守备团不大可能用得上这支预备兵马,但总归有备无患。

至于少量够修原气的兵卒,则又有不同安排。

他们从战兵位置上退下来之后,仍然会留在定北守备团,充当教导,负责训练新兵。

而且当定北守备团主力出征在外时,这些精锐老兵就会成为守家的主要战力,归三位把总与孙老医官统领。

这些对退役兵卒的安排,都是按照狄大帅当年留下的章程办理。这些安排虽然多种多样,充分将退役兵卒的余热发挥出来。但在当时,狄大帅并未敢付诸实施。

当年,狄大帅虽然拉起了威北大营的架子,但毕竟还是平周朝廷的将军,而不是割据一方的豪强。

故此,狄大帅虽然有心将退役的精锐兵卒也留住,给弟兄们安排个好营生,但实际上却无法这么做。因为这样会留下话柄,被人说成私蓄兵卒,意图不轨。可惜的是,狄大帅并

最新小说: 状元郎 浜?墤锛氫粠杈瑰尯閫犲埌鍏ㄧ悆鍐涜锤 红楼:我能升级词条! 三国:边城小吏,开局截胡貂蝉 三国:边关悍匪,被天幕曝光身份 大明首辅:开局怒怼嘉靖 绾㈡ゼ涔嬭儨澶╁崐瀛 三国:雄据江东,开局霸王之力 神话版三国 五代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