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暴明 > 第四十六章 电白留守

第四十六章 电白留守(2 / 3)

领、无扣、右衽(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带,将右襟掩覆于内叫右衽),裹襟与外襟在前身重叠时大幅交叉,以勒帛和腰带在胸前和腰部系束。

这种军服多为品级较高的将帅使用,谁让朱千户又升高了,这次通过曹明府的运作官升二级,这次去操典就是去领衔的。

他的十个百户穿的是低级别军官的军服,他们后衣较短,没有胯袍,衣服衬于铠甲内,穿铠甲时一般只穿身甲和腿裙,戴凤翅盔、幞头、巾和小冠。

牛车上还拖着,十个百户和老家丁的朱浩制造精良的盔甲。

到了明代末期是重型铠甲和轻型铠甲地位交替的时期。

重型铠甲是为了增加抗冲击力,提高保护性能,但重型铠甲穿着笨拙,不便于实战,逐渐被淘汰。

而朱浩的板甲,是用了合金打造而成,在同等防护下不但有重型铠甲的防护力,还轻便。

另一种轻型甲,绵甲便应运而生。明代的布面甲从元代继承而来,制作方法分为两种,一种以布为面里,中间缀以铁甲,表面钉甲钉。

另一种制作方法就是绵甲,它经过特殊工艺做成,绵甲柔软、轻巧,在表面还缀有大量的铜甲泡和铁甲泡,轻便灵巧,蘸湿后还可以抵御初级火器的射击。

明代的铠甲以金、银、黑色为主,明洪武初年,守边军士穿着棉袄,旗手、卫军等穿红绊袄,这种战袄有红、紫、青、黄色四种服色,它作为区分不同兵种的依据。

明代后期,因为绵甲以缎布为冕,色彩较多,所以绵甲的颜色也多种多样。不过,幞头颜色仍是黑色。

明朝的戎服以红色为主,还有红笠军帽,正德年间设东西两官厅,其都督江彬戴的正是红笠。《明史·舆服志三》说,戎服因“武事尚威烈,故色纯用赤”,间以紫、青、黄、白等颜色作为配色。

明代很重视军事检阅和礼仪仪式,出现了专门的礼仪铠甲。检阅军队或进行礼仪展示时,从事仪卫活动的侍卫官戴凤翅盔、锁子甲。

锦衣卫戴金盔甲,将军着红盔青甲、金盔甲、红皮盔戗金甲和描银甲等。

将军、锦衣卫都腰悬金牌,持弓箭矢、佩刀,执金瓜、叉、枪。礼仪铠甲色彩鲜艳;兵器明亮锋利,在阳光下闪着金光、银光,将士们仪表堂堂,气势壮阔,威风凛凛专用于检阅军队的。

那个沙井镇的军户朱浩给他们是机器加工的精良锁子甲。在朱千户看来除了圣上的守卫宫廷的部队以外,就数他这八九百号人穿的是全甲全盔。

朱千户一直以来,是能低调就低调,经过儿子朱浩的培训,大明的江山风雨飘摇中,有兵得是大爷,该高调就要高调,谁拍谁啊!

朱千户思考了一晚上,保命要紧,还有他这八九百号军户是他乡里乡亲有得还是亲戚,是全甲全盔就全甲全盔吧,一想到跟曹明府谈论国事朱千户就是惆怅。

明朝的阅兵,每年年终考阅一次,三年大阅一次,也称“小阅”和“大阅”。朱元璋十分重视部队的训练,他颁发《教练军士律》,从制度上保证了军事训练的质量。

当然这是在明朝初期,大明末期十年有没有一次大阅还成问题。

今年要不是广西的瑶乱,朱千户还怕继续当他的千户,没想到广西的瑶乱一起,朱千户升官了,正四品,明威将军,电白留守。

朱千户最满意就是这个电白留守,电白县城原来是神电卫城,成化四年(1468),电白县治迁入,卫城成为了县城。

现在修筑成了砖石城,朱千户到过电白县城。

电白县城周围一千一百丈,高一丈二尺,堞高五尺,共高一丈七尺。开设四座城门,上

最新小说: 五代风华 浜?墤锛氫粠杈瑰尯閫犲埌鍏ㄧ悆鍐涜锤 神话版三国 红楼:我能升级词条! 大明首辅:开局怒怼嘉靖 三国:边关悍匪,被天幕曝光身份 三国:雄据江东,开局霸王之力 三国:边城小吏,开局截胡貂蝉 绾㈡ゼ涔嬭儨澶╁崐瀛 状元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