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都市言情 > 发个微信去地府 > 第六百零二章 关键(二更)

第六百零二章 关键(二更)(1 / 2)

宋韵婷发现杜平原来还真是历史上的那个钟馗的妹婿。

大概杜平也没有想到会有人每一本都不放过的翻阅他的藏书。自然无论是叶美景还是宋韵婷都不知道杜平已经很难回来了。

本来李若凡是打算让他们住在浓雾海域再做规划的,但计划没有变化快。也是没有法子的事情。

宋韵婷是在南宋绍熙本的《十三经注疏》里面发现了杜平誊写的一封书信,还是在《尔雅注疏》里面发现的。

现在流行儿童学习国学,三百千千,四书五经,但是知道十三经注疏的并不多。

最初儒家的经典为“六经”,就是孔子所说的“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其中的《乐》早在战国后期即已失传,所以汉武帝时只立了《诗》《书》《礼》、《易》、《春秋》五经。由于汉朝统治者标榜“以孝治天下”,至东汉时,又在“五经”之外把《论语》、《孝经》定为读书人必读之书,这样儒家的经典便扩大为“七经”了。

到了唐朝,在国家官办学校的学习科目中以及科举考试项目中,又有“九经”之说。这就是《诗》、《书》、《易》、《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春秋左氏传》等九部经书。

显然在“七经”、“九经”中,已经把古代阐述经义的一些《传》、《记》也包括到经的范围之内了。

在唐代,《论语》和《孝经》是要求所有读书人都要研读的,称之为“兼经”。唐文宗年间(827—840年),朝廷下令把九经以及《论语》、《孝经》、《尔雅》都刻在石碑上.,总共十二部书,称为“十二经”。这些经书刻石至今保存下来,就是有名的“开成石经”。

在宋朝,理学家们把《孟子》也提高到经书的地位。北宋哲宗元佑年间的科举考试中就包括《孟子》了。从此儒家的经典便成了“十三经”。

很多人会奇怪孟子不是亚圣吗?怎么《孟子》直到宋朝才成为经?其实就连四书五经里面的四书都是宋朝才确立的说法,《孟子》成为经都是因为朱熹的缘故。

因为孔子说话不像孟子那么直截了当,对政事的批评也是点到为止,最厉害的也就是那句苛政猛于虎也。但孟子就直接的让皇帝不喜欢了,因为皇帝都说自己是受命于天的,但孟子非要戳穿啊。

孟子说了句民贵君轻就直接没有冷猪肉吃了好多年。等再说个法贵君次直接就被君王敬而远之了。估计孟子遇到朱熹同学肯定是未语泪先流啊,这才是真爱粉。

现在能见到的本子是清嘉庆时期,著名学者阮元主持重刻《十三经注疏》,裒集宋本重刊,以十行本为主,并广校唐石经等古本,撰《校勘记》附于诸经卷末,号为善本。

《尔雅》在古代的地位大致就像是现在学生人手一本的新华字典,只不过是古代读书人的字典。蒲松龄第一次在聊斋里面用了温文尔雅来形容读书人,今天的学生只怕是不大明白意思的。

宋韵婷看到这个南宋的初刻本时五味杂陈,因为宋朝战乱不断,所以宋刻本现在几不可见。但这书架却是无所谓的排成一排,当然一般人也未必分辨出什么叫宋刻本。

信的原件大概是被杜平烧了,是杜平写给钟藜的回信,里面说他能理解钟馗,也不会对钟藜有什么怨言。还提到钟藜说会改写他的生死簿,让他每一世都是百岁高龄,无疾而终。

宋韵婷想起了张各庄的那位杜平,才知道是这么回事。但宋韵婷大致也能猜到可能是因为什么事情,很可能是杜平在娶了钟藜之后本来是准备两人死后都去地府做个小官的,但不知道哪里出了疏漏。

最新小说: 让你做游戏,口袋妖怪什么鬼? 靠弹幕苟成反派白月光 玄学小祖宗下山,豪门圈跪求一卦 华娱从代拍开始 斗罗:谪仙临尘,酒剑弑神 斗罗绝世:不朽龙族 斗罗:当霍雨浩穿越现代后回来 NBA:从联盟打架王到篮球之神 人在高三,皇帝养成系统来了! 兽世娇养手册:五个兽夫在线争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