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这些东西的高手。要研究这样的东西。需要很高的水平。比如方老,他在乡下哪个角落掏到一张古棋谱。首先必须鉴定这张棋谱的水平,鉴定这张棋谱的价值。这就需要很高的围棋水平,研究这些文化类的东西,国学造诣是必须的。
本来人家方老研究这些东西是自娱自乐,以考证为主。李小强这家伙比较阴险,忽悠人家说需要把这些东西串联起来,弄出一部明清的民间围棋史。
人家方老是真正的专家,哪里知道李小强别有用心。顿时觉得这个想法不错,顿时把李小强引为知己,顿时觉得又有了前进的方向。
反正李小强是打定主意的,反正这样的事不急,自己现在年龄还小。“中国版棋魂”过个几年也没有关系。到时方老弄好了框架,拿来主义就是。
两个心怀鬼胎的人跑人家方老家里,又忽悠了人家半天。心满意足的打道回府。
出来后张志东似笑非笑,一副猪哥的表情。李小强察言观色,就知道这家伙在泡妞的道路上有点进展。有心想八卦一下还是忍住了。
桃色新闻两人当然没有办法交流,绕来绕去又绕到围棋上面。又绕到李小强下一场比赛上面。
张志东考虑到李小强第2盘输棋了,不能“回忆”的话那就只好“展望”:
“小强,对第3盘棋有什么想法没有?”
李小强默默前行,没有理他。对第3盘棋他当然有想法,不过却没有办法跟张志东交流。
张志东不死心,换了个问法:
“你认为自己第3盘棋有没有赢的希望?”
“你认为呢?”
“咳咳,赢的希望当然有,不过你现在主要是学习,不要把一时的胜负太放在心上。。”
李小强停下脚步,对张志东展颜一笑:
“如果我跟你说,现在是我打进决赛的最好时刻,你相信吗?”
然后不理张志东,大步向前。留下张大记者一个人在那目瞪口呆,不知道李小强哪来的自信。
李小强从来不盲目自信,他的自信都是建立在自己的理性分析上面。他的自信来源就两个字,这两个字就是:
“快棋”
第3盘的决赛是快棋!
围棋中的快棋和慢棋有区别吗?当然有区别,区别很大。围棋技艺,如果慢棋是靠“艺”,那么快棋中“技”的比重要大很多。
“艺”靠修炼,靠领悟。“技”呢,靠练习,反复的练习,大量的练习。
李小强的信心来源,就是来自自己曾经下过的1万多盘网棋。
很多人认为,下快棋要反应快。平时思维敏捷的人占优势。这只是想当然,完全是大错特错。
这个也不用理论分析,看现实的例子。先举个最旗鼓相当的,比如说,古大力和孔二杰,他们两谁的快棋水平高?
很多人会脱口而出,那当然是古大力,他下棋快,他下慢棋的时候,往往保留时间都用不完。孔二杰呢,他几乎盘盘都要读秒,而且在读秒中被别人翻过很多次盘。
真的是这样吗?
看战绩,古大力在三国围棋擂台赛上赢过几盘?那个比赛是快棋,在“亚洲杯”拿过冠军吗?这个也是快棋。就是国内的快棋比赛,他的成绩也不如自己的慢棋。
孔二杰呢?“亚洲杯”三连冠。国内的快棋冠军也不少。他的快棋成绩比古大力好多了。
他在读秒中被人逆转,李小强认为主要原因不是他的读秒功夫不行。主要是他的棋风,他的“控制流”太难了,要考虑的东西太多了。所以考虑不过来。下快棋就不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