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是看一时之利罢了。”
“一时之利也是有利的,”我说道:“陛下应该还有其他的理由吧。”
他看了我一眼,这一回,眼神中透出了一点柔和来,道:“还是你明白朕的心意。”
我的眉间一蹙,转过头去,只做没听到这句话。
而他也并没有再将这句话说下去,而是慢慢说道:“取道平阳,几天之后,我们就可以到达临汾。”
“临汾?”
我愣了一下,立刻像是明白过来什么。
“陛下在那里还有兵?”
他淡淡的勾了一下唇角。
原来是这样。
取道西河和取道平阳,一个对追兵不利,一个对自己有利。
两厢衡量之下,他选择了后者。
这对他来说,算是一个比较稳妥的选择,而我想了想,还是说道:“轻寒他对陛下的事也是有自己的考虑,只是衡量的方法不同。陛下应该体谅他——”
“是方法不同而已吗?”
“……”
他看了我一眼,眼神中的温和又慢慢的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如寒霜一般的冷意:“别忘了,他还想往朕身边调兵。”
“……”
“他的兵,到底是往哪里调,你真的知道吗?”
“……”
我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回话,只僵在了那里。
裴元灏看了我一会儿,也没有再说什么,慢慢的转身离开,而我一个人站在佛堂当中,身后那数排蜡烛终于像是耗尽了最后的心力,慢慢的覆灭下去。
整个佛堂陷入了一片漆黑当中。
而我的脑海里,还回响着裴元灏刚刚的最后一句话——
他的兵,到底是往哪里调,你真的知道吗?
|
虽然这一天大家都累得很,但第二天一大早,还是很早就都起了。
我抱着睡得迷迷糊糊不肯起床妙言给她穿好衣服,勉强喂了一碗粥下去,便跟着大家一起往外走去,天终于放晴了,但地上的泥泞还没有干透,我带着她小心翼翼的上了马车,回头看时,我们后面的那辆马车帘子早就放下,看来他比我们都更早出来。
妙言窝在车厢里:“娘,你在看什么?”
“没什么。”
我说着,放下帘子,也坐了进去。
那个奉命去跟和尚们周旋的官员还站在寺门口,跟住持又谈了几句,赠了些香油钱,然后在几个和尚的“阿弥陀佛”声中,我们的车队开始慢慢的往前行驶。
这个时候,我撩起帘子的一角,才看到朝阳下,寺门上面挂着那个大大的牌匾上写着“梵恩寺”三个大字。
接下来两三天的时间,我们就是不停的赶路,中途停下来休息的时间很少,而一看方位我也明白,裴元灏的确没有改变他原定的路线,也正因为如此,天气放晴之后,我们前进的速度快了很多,按照这样的脚程,我们要不了几天就能到达临汾了。
不过,这两天,路上也渐渐的出现了许多流民。
井陉关虽然大捷,但山西的老百姓也并不傻,当然知道战火会很快蔓延过来,加上京城那边已经有新帝登基,到底是什么情况大家都不清楚,所以不少人都选择的离家避祸,因此路上的人就慢慢的多了起来。
不过,老百姓也就是这样,不管在多艰难的时期,多困难的环境,只要还给一口饭,大家就能笑着继续活下去,甚至在白天赶路的时候,我坐在马车里,都能远远的听到他们在小路上大声说话的声音,有的乞丐甚至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