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蛮横无理的县老爷。那县令不知从何处打听到他家有祖传的龙髓笛,为了抢走此物,竟以莫须有的罪名活活打死了他的爹娘。
当时的宇文之焕只不过六七岁,他用家里剩余的钱给爹娘敛葬了以后,徒步走到了祈国的国都帝川城,为的是向祈王倾诉他的遭遇、控诉恶霸县令。
可皇宫哪是贫穷的小孩子能走进去的,君主又岂是小百姓想见就能见的……
但见他一个小孩子在宫门外跪了五天,祈王还是心软召见了他,听他讲完后亦是气愤不已,下令彻查此事。可谁知,县令的侄女是当朝宠妃,做舅舅的自然也算半个皇亲国戚。
那妃子只不过吹了口枕边风,再加那个县的百姓屈服于他的淫威,全都不敢说真话。祈王便真的以为宇文之焕的爹娘犯了强盗之罪,而宇文之焕则是年纪小不懂事才会捏造事实,将县令告到国都来。
祈王劝宇文之焕回家好好读书或务农,不要步其爹娘后尘,也不要再冤枉县令。但他哪里肯,硬说县令是恶人。祈王无奈,不理会他,可他仍不甘心,最后直言怒骂祈王是昏君。
作为一国之君的祈王何时被一个黄毛小儿如此侮辱过,一怒之下便下旨,宇文前辈及其后代永世为奴,并且即刻流放至边境。
那县令虽逃过了一劫,没有被祈王发现他做的龌龊事,却也不会就此放过宇文前辈。他买通奴库的一个小领头,将宇文前辈卖给了伧国的某个部落做猪奴——比奴隶更低级,毫无做人的尊严,任人宰割和残杀……
可想而知,那时宇文之焕的生活有多糟糕,一方面要忍受屈辱讨好主人,以获得些许优待;另一方面,还要时刻提防身边的人为一己私利而下毒手。
在他十岁的样子,萧将军的师父——铸剑大师齐非谷,因要做一把至纯至阳的宝剑而在全国各地寻找极阳体质的猪奴做殉剑童。恰巧路过那个部落,见到了体格相符的宇文之焕。
不过是花了几十两银子,齐大师就把他带回了凤鄢城。当时的萧将军——萧世澄也不过十三岁,只是个爱读诗书的铸剑弟子。
作为殉剑童,本是必死的命运,可宇文之焕偏偏是扭转了。他故意接近萧世澄,博其同情后,偷偷的跟其研习铸剑之术。
在将要被投入铸剑池是那千钧一发的时刻,他以自己的铸剑之道引起齐非谷的注意。果然,齐非谷极为赏识他,还将他留下,并让他与弟子们一同学习铸剑之术。
异国姓的奴籍之人,在齐大师门下的那四五年的岁月,少不了遭受其他同门的歧视、嘲讽和唾弃。但萧世澄自小不在乎这些,他欣赏宇文之焕的隐忍力和铸剑天分,处处维护他,为他出头。
渐渐地,萧世澄觉得保护宇文之焕是他理所当然要做的事情。
齐非谷虽是铸剑大师,但性格残暴,他为了能炼出一把绝世好剑,常常找猪奴男童投池殉剑。这种情况随着池中之剑的灵性越来越高而日益加剧,甚至到了要将伧国所有适合的猪奴都投入铸剑池的地步。
宇文之焕和萧世澄两人并不认可师父这种为达目的视奴隶的生命如无物的行为,几次相劝都无果,最后齐非谷因厌烦他们的仁善之心而将他俩逐出师门。
那年,萧世澄十八岁,宇文之焕十五岁。
萧世澄虽出生武将世家,但他偏爱诗词歌赋,厌烦行军打仗。因此从小离家,向齐非谷拜师学艺,以此逃避父亲对他背弃家族使命的盛怒与苛责。
如今被逐出师门的他,不忍看着宇文之焕无处可去,便毅然决然地带他回将军府。他向父亲负荆请罪之余,还乞求父亲给宇文脱离奴籍、真正成为伧国人,与他一同从军。
以萧家世代为将的显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