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地的分理处。之所以此前一直没有动作而选择当下这个时机,是因为金瓜石矿区的金矿生产已经开始步入正轨,并在十多天之前炼出了第一炉金子。而金锭金条这类贵金属的储存,肯定是由财政部和下属的海汉银行负责,于是鸡笼港的分理处就被提上日程了。
当然这件事本来应该早些进行,而不是事到临头才来抱佛脚,但问题在于银行体系也同样面临着专业人员数量跟不上海汉控制区扩张速度的短板。此前福广两省的从业人员抽调了一批骨干去了浙江,赶在舟山招商会之前成立了海汉银行浙江分行,因此类似鸡笼港这样对银行机构的需求不是那么迫切的地方,便被暂时搁置起来。直到田叶友把金矿投产的消息发回去,财政部这才派出人手急吼吼地赶赴鸡笼港。
作为主管银行事务的蔡金梅亲自带队,也算是对此极为重视了。不过她的出现的确也只是为了表明财政部对此事的态度而已,并不会在这里逗留太长时间。澎湖和舟山两地,都还有大量的账目和经营事务需要她进行处理,在这里多耽搁一天,就有可能在别处产生经济损失。蔡金梅到鸡笼港的主要任务是跟田叶友就金子的成色检验和交接手续进行协商,顺便在本地设一个银行分理处,而后者其实根本不用她在这里盯着监工。海汉银行这几年里在海南岛、福广两省及海外的安南、占城等地设立了许多办事处,已经有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操作规程用于组建新办事处,下面的经办人只需依葫芦画瓢就行。
虽然在鸡笼港设立分理处这件事已经拖了几个月时间,但当财政部真正动起来的时候,也还是具备了非常高的工作效率。蔡金梅到达鸡笼港的当天下午,放工之后的李毛仔就在港口小镇看到了工作人员正在一处院落门外挂起“海汉银行”字样的牌匾。而李毛仔的第一反应,就是自己的贷款有着落了。
当然他也没忘了去通知齐师傅一声,毕竟这租来的船到底好不好用,作为船匠的齐师傅大概一看便知,可以省下不少麻烦。
李毛仔和齐船匠也成为了鸡笼港分理处的头两位客人,蔡金梅亲自为他们办理了贷款手续,两人拿了贷来的数百元海汉币,径直去找到刘七爷,然后三人又就如何抓住时机发战争财进行了一番讨论。
最终的决定还是选择租船雇人,等海汉民团攻打宫古岛之后,加入运输战利品的船队,挣一笔运费。照刘七爷的估算,跑一趟基本就能回本大半,跑两趟就有得赚了。如果能多跑几趟,李毛仔和齐船匠还了银行的贷款,也还能有至少三位数的收入,这对于蹲守鸡笼港只出钱不出力的二人来说,已经算是很不错的短期回报了。
剩下唯一的问题,就是确认海汉民团攻打宫古岛的时间了,这样刘七爷才好掌握租船雇人的时机,免得白白浪费时间和钱财。但之前吴俊给的信息实在太模糊,他们只能另行寻找别的消息来源。
又花了两天的时间,他们终于打听到一个比较靠谱的说法,海汉民团最迟在下个月就会集结重兵,征讨宫古岛,并且打算一举歼灭岛上的残匪,不给他们留下再次外逃的机会。
这样算来距离行动已经时日无多,刘七爷当下便乘船去了福州,从当地挑选船只和水手都需要一些时间,他得提前去把这些事务准备好才行。
进入八月下旬之后,从澎湖运来的作战物资明显又增加了不少。李毛仔看着社寮岛码头上堆积如山的作战物资,心里已经开始盘算战后如何能从诸多的战争红利中捞上一笔。海上航运并非他所熟悉的领域,刘七爷所建议的经营项目也只是短期操作,如果可能的话,李毛仔其实更想能找一点自己比较熟悉的项目来做。如果前景可期,那他也不会介意辞去现在的公职,换一份收入更丰厚的工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