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话,她自己都说不出口。
而就在不久前,李家过来人吊唁之时,她的亲弟媳妇迫不及待地就找了她说:“……眼下姐夫和清丫头都要为老爷子守孝,京里也不能没人照应不是?我们两家给出去那么多的银子,总该有人盯着回报吧?姐姐,我跟老爷商量过了,看让老爷带着敏芝丫头上京,您看如何?姐夫那边,还要姐姐您开口帮忙说一说……”
李氏一听,一下子连生气的意思都没有了。
她那时候立即让人将李夫人请了出去。
不过,这几日忙碌下来,尤其是看着自己的丈夫浑浑噩噩,大女儿如同赎罪一般跪在灵前,眼看着就憔悴了下去……李氏渐渐也想明白了:她自己有大本事能做大事的人!
从自己丈夫身上,从自己女儿身上,她再不能得到教训,就是傻子了!
李氏深深觉得,凭她的本事,最多也就能看顾眼皮底下,根本掺和不到大事之中去。所以,她如今,只想着当家作主的小姑子不要太与她计较……
“妹妹说的极是。”李氏轻叹道:“我嫁了二十几年了,再去干涉娘家的事情,的确徒让人厌烦诟病而已。我现在只想着,待老爷子的孝期满了,就在眼皮下给清丫头找个人家,再给立明娶个清白人家的女儿进来……立明还能再等几年,清丫头却不能再耽搁下去了。”
她再不想徐清能够入宫。
也不想再从李家娶个侄女儿进来了。
——李家既然找到了更好的路,她又何必拦着充当坏人?
“怕什么。”徐夫人轻声道:“徐家的女儿,不会愁嫁。”
李氏仔细留意着徐夫人这话里的意思,终于听出来她并没有将之前许多事情放在心上,也不打算责怪他们一家人什么的意思,不禁放了些心,微笑道:“话是这么说……我这个当娘的常在内宅见识的少,还要请妹妹多少费心。”
李氏道:“我也不求那家人都显赫,只要是和善的小康之间,本人品貌端正的,有本事养家糊口就好了。”
这绝对算是很低的要求了。
徐夫人有些惊讶地看了看李氏,问道:“大嫂就这么信任我?不怕我将请丫头拿来笼络人心?”
李氏心头一突,随即忙笑道:“能让徐夫人您着意笼络的,又怎么会是一般人?清儿可是叫你一声姑姑的,我当然放心。”(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