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就是个摆设。”李国有点生气,生气这没用的电台:“稍微距离远点、中间有点隔阻,就联系不上,这要真打起仗来,还了得。你这样,通讯员,先向营部报告情况,并讯问营部的收容车上有没有我们的人。”
没办法,只能是焦急的等待,因为王愉快班长也没到,说明他们在一起,应该问题不大。关键时刻,班长的骨干作用、顶梁柱作用就体现在这里。
十分钟后,营里回话了:没有。
这能去哪呢?
半个小时过去了,仍不见踪影。
一个小时过去了,还是没有回来。
“通讯员,再联系。”李国有点坐不住了。
“05,05,我是01,我是01,收到请回答。”小王看着指导员急切的样子,通话的语速不由快了很多。
“01,01,我是05,我是05。”电台听筒里传来了王班长的声音。
“指导员,指导员,联系上了,联系上了。”小王高兴地冲指导员喊到。
“05,我是01,你他妈的到哪了?现在什么情况呀?”军人的臭作风,一激动就会嘣出来“国骂”的口头禅,乍一听,还以为真是在骂人呢?特别是这个时候骂人,那这干部还是人吗?其实,李国心里是多么地担心他们呀,每个战士在他心里都像心头肉一样,疼都来不及。有时候对一些不争气的战士,李国真想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骂他两句,扇他两个耳刮子,但职责、身份告诉他,那绝对不行。
“不是有收容车吗?”看到一瘸一拐的两个人,加上焦急的等待,李国有点嗔怒。
“指导员,李兵是好样的,死活不坐车,他说坐那车丢人,硬要坚持走下来。”王班长解释道。
“好啦,辛苦啦,赶快回到班里,组织好后面的活动。”李国也不想多说,这种情况是常事,只要拉练就会出现,当兵的谁没吃过这样的苦啊!如果连这点苦都吃不了,真对不起“部队是大融炉”这个称号。
按照划分的宿营区域,各自就寝,一夜相安无事。
“书记,你和保卫科熟不熟啊,赶紧联系一下,连队跑了一个兵。”一大清早,连长李林打电话给郭凡,请求“支援”。
“什么情况?怎么跑的?”郭凡一听也急了,老连队出了这么一个情况,那对连队简直是“垂直打击”,到手的成绩也会如扁担捣鸡笼一样,鸡飞蛋打。
“这不是连队正在拉练吗,那家伙可能吃不了这个苦,晚上跑了。我们现在已经报告了上级,正在四处找呢。你看你有没有什么办法,有没有什么人可以帮忙找一下。”李林的电话是从外地打来的,他也心急火燎,他被上级抽调到外地参加参谋集训去了,以备比武。
“好,好,我马上联系。”郭凡正准备去饭堂吃饭,也不去了,跑回家里拿起电话找机关的同志帮忙。
一个人想私自离队,真还不容易找到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见他的踪影。一个单位的荣誉就这样被他葬送了,真是一粒那什么,坏了一锅汤。
这名战士就是拉练途中表现优秀的新战士李兵,谁能会想到是他呢?
回想起这件事来,大家感到,发生这种事的缘由有三:
一是机关不该随意抽调基层干部,特别是主官,这样会导致基层建设不稳。抽调人才参加比武,看似成绩隆隆,但伤害的却是基层的建设质量。而且在这个时候,连队的副职干部也没有调整到位,要等九月份新学员分下来后一并落实,导致连队干部在位率严重不足,本来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现在竟成了少个萝卜多个“坑”,把连队“坑”苦了。
二是压垮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