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明白自己的毕生追求是兴党护党。总书记在****************上强调,坚持党性原则是政治工作的根本要求,必须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把爱党、忧党、兴党、护党落实到工作各个环节。食人之禄,忠人之事;受人之命,尽我之诚。“共产党员”这四个字,不是一个简单的称谓,而意味着沉甸甸的责任。这种责任,概括起来,就是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曾经有许许多多的共产党员“把党比母亲”,与党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同荣共辱、生死与俱。他们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誓死坚守信仰、坚持真理;哪怕舍弃个人安危,也坚决捍卫党的尊严、维护党的利益。在他们的灵魂深处,早已与党融为一体,党的主张就是自己努力的方向,党的意志就是自己坚守的立场,个人一言一行都代表党的观点、党的形象。谁与党离心,就旗帜鲜明地与谁划清界限;谁给党抹黑,就毫不犹豫地与谁进行坚决斗争。他们是党的“得分手”,他们无愧于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称号。
始终明白自己的终生课题是党性修养。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本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应该把自己看作是需要而且可能改造的。不要把自己看作是不变的、完美的、神圣的,这不是侮辱自己,而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要求。如果不这样做,我们就不能进步,就不能实现改造社会的任务”,“革命者要改造和提高自己,必须参加革命的实践,绝不能离开革命的实践;同时,也离不开自己在实践中的主观努力,离不开在实践中的自我修养和学习。如果没有这后一方面,革命者要求得自己的进步,仍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只要成为党员队伍中的一员,就应该坚持不懈地加强党性教育,自觉进行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不断强化先锋队意识,积极履行党员义务,使党性修养成为必修课,成为终生课题。总书记强调,读书学习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境界的一个重要途径。要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要有“一天不学习,混身都是泥;三看不看报,脾气要急躁;七天不读书,感觉像头猪”的精神感悟和生活感受,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自觉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广泛学习各方面知识,做到学以增智、学以励志、学以立德、学以修身。
在作风历练上要强化“五种生活品质”。
这“五种生活品质”是:一身正气为人,两袖清风处世,三省吾身修德,四时勤耕健体,五谷杂粮养胃。
一身正气为人。正大光明,这个成语出自宋代大家朱熹的《朱文公文集?卷三十八》,意指心怀坦白,言行正派。乾清宫正殿高悬着由清代顺治皇帝御笔亲书的“正大光明”匾,由于它特殊的历史意义和近年来影视作品的不断渲染,几成清王朝的一大标志。正气培树元气,元气足底气才硬。总书记在6月26日中央政治局第26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法规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贯彻执行法规制度关键在真抓,靠的是严管。对违规违纪、破坏法规制度踩“红线”、越“底线”、闯“雷区”的,要坚决严肃查处,不以权势大而破规,不以问题小而姑息,不以违者众而放任,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坚决防止“破窗效应”。如果没有正气护身,邪气就会入侵,“坚持法规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遵守法规制度没有特权、执行法规制度没有例外”就会是一句空话。
两袖清风处世。公仪休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宰相,非常喜欢吃鱼,所以经常有人争先恐后地给他送鱼,可是每次都被挡在门外。他的学生劝他说:“先生,你这么喜欢吃鱼,别人把鱼送上门来,为何又不要了呢?”公仪休回答说:“正因为我喜欢吃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