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历史。立派祖师却是三位自中原而来的剑客,这三人为避中原灾祸,在南疆无量山立派。因三人分别精擅三才剑法的其中一才,所以所传弟子分为天地人三脉。而这本小三才剑法,便是无量派的基础武功。看秘籍纸质脆弱发黄的样子,这本秘籍怕是已经传承了许多年。
秘籍中并没有写东、西、北三宗争夺剑湖宫之事,但周易从这三脉传承来看,也猜得到之后的事情。无非是三位立派祖师死后,这些徒子徒孙便开始争权夺利了。再加上正好无崖子和李秋水隐居剑湖,玩了一出仙人舞剑的把戏,这三脉便在仁宗年间分为了东、西、北三宗。
简单看过无量剑的历史典故,周易又观看之后所载的剑法。这套小三才剑法虽然是入门之用,却是从立派根本的三才剑法中简化而来。据前言所述,乃是将三才剑法中的九式各自一拆为三,化为一套二十七招的小三才剑法。
周易起初看得有些心不在焉,心道无量剑只不过是原著中一个三流门派,所传武功想必也高深不到哪里去。但是看过三分之一,他翻页的手指便缓慢下来,心神不由得被吸引了进去。又看到三分之二,便眉头皱起,显然已经有了看不懂的地方。到得强撑头皮将秘籍翻完,周易的心中已经被无数的疑问所包围。
他并非看不懂秘籍中的招式,秘籍中的招式其实尽皆简单易学,比之岳老三的鳄神煞手大有不如。但是周易阅读秘籍,在看招式的同时也在不自觉的分析着这些招式的原理。这是他前世的读书学习时养成的良好习惯,能够帮他从本质上把握住知识的要点和体系。
小三才剑的前九招是最为简单的,只是单纯的剑招变化。虽然看上去眼花缭乱,但和后世的格斗术并无本质区别,无非是避实击虚,因势利导的道理。但中间的九招,却就要求在出招的同时以经脉运气配合。这本也不足为奇,但其中六招的经脉运气方式却与动作走势有所偏差,与岳老三鳄神煞手的身气合一大为不同,让周易久思难验其理。至于最后九招,又不同于中间的九招,在招式图谱的人物身上都重点标注着一两个穴位,旁边写着抽井、注合、分荥、合经、封俞等字样。周易对医学颇有涉猎,知道井、荥、俞、经、合乃是穴位的一种分类方法,但至于如何抽、如何注,又怎样分、怎样合,却是全然不知了。
合上秘籍,周易沉思良久,然后并指如剑,对着空气使出一招“穿针剑”。这一招“穿针剑”乃是小三才剑中的第十三招,专用来刺探对手破绽。施展时要能做到“剑出如风,乍然而止”方算学成。若没有经脉运气之法,这一招可以说是强人所难。毕竟出剑若是如风一般快,那么剑身必然会带上巨大的动能,惯性使然之下又如何做得到乍然而止?但按照秘籍中记载的独特经脉运气之法,周易这一指刺出,手臂还未完全舒展,指尖便骤然停在了半空。
周易疑惑的收回手指,不解其中原理。这招“穿针剑”的经脉运气之法,和前面的第十招“飞虹刺”以及后面的第十六招“追剑劲”几乎完全一样。区别只在于,“飞虹刺”是在刺剑的同时,控制内力沿手阳明经涌向手腕;“穿针剑”则是先运使内力涌向手腕,再行出剑;而“追剑劲”又与“穿针剑”相反,要先行刺剑,再运使内力。这三招剑法,内力巡行的路线完全相同,只因运气的时机不一样便分成了三招。
周易尝试着反复使用“飞虹刺”、“追剑劲”及“穿针剑”,细细的品味其中的差别。直到上百次刺剑之后,手臂经脉逐渐感到酸麻,他方才渐渐体会到了其中的道理。原来内力在经脉中运行时,竟然会对肢体产生一定的带动作用。
施展“飞虹刺”时,因为刺剑与内力运行同时发动,在内力的带动下,手臂出剑的速度会有所加快。而施展“穿针剑”时,因为内力先于出剑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