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续南明 > 第156章 皇权不下乡

第156章 皇权不下乡(3 / 4)

类型,转动灵活,可高可低,可左可右,又有准星照门握柄,可当成极大号的火绳枪使用。

有时也可以打打霰弹。

典史魏崑岗张了张嘴,下意识就想反对,他管民壮,火炮也是归他管,不过知县高岐凤已是断然道:“好,就拨给练勇队中狼机铳五门,二号二门,三号三门。”

杨河是他提上来的,作为知县,守土有责,城池若破,他也活不了。

杨河乡兵是睢宁唯一能打的,不武装他,武装谁?

他更对杨河多了很多信心,温言道:“慎言,你继续说下去。”

杨河道:“是……下官每观邸报,还发觉流贼每每陷城,多是饥民内应所至,现圩门外北处,聚集的流民已超过千人,恐怕还会越来越多。这些流民若放进城内,会是极大隐患,倘若任由聚集,不言他们饥寒之事,流寇若至,亦会为贼所用,驱其填壕,死于非命。所以下官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安排好这些流民难民。”

邓巡检一直是摆设,只是安静听着。

对这个问题,典史魏崑岗更是装聋作哑,这事他才懒得管。

县丞刘遵和又面无表情,高岐凤则是头痛。

城外流民越多,他岂不担心?只是如何安排呢?

按理说流民前来,最好处置是编户齐民,给他们耕牛种子口粮,让他们去开垦荒地,这样治下人口田地增多,也是政绩。

只是这需要大量的钱粮,县里哪拿得出?睢宁的土质也不好,一般荒地开垦当年都谈不上收获,可能到第二年,第三年,才会略略有一些收成,难道县中要一直养他们三年?

否则田地没有收成,流民没有生存的口粮,又会继续抛荒闹事。

以工代赈一样是有效手法,只是继续老问题,县中没有粮钱,没看到城内的道路都是泥土路?就是因为没钱铺青石板。

一赶了事更不可能,不说巡按风闻,就是城内都会物议哗然,对他高知县的名声极为不利。

所以一直拖,拖一天算一天。

主簿郑时新这时叹道:“流民啊,下官也看到了,城外流民越多,赈济的粮米却是不足,很多流民也没有御寒的冬衣。下官还听说,越多的流民冻饿而死。”

高岐凤皱眉听着,只觉自己头壳一阵阵炸裂,强忍着在众官面前不失态,他揉着脑仁道:“粮米缺乏啊……赞府,你吩咐一下,拨些羡余钱,还有从常平二仓拿些粮,让城外的流民不要饿死。”

县丞刘遵和看了杨河一眼,淡淡道:“县尊,羡余的钱还要养乡兵呢,预备仓空空,早没义民纳捐。常平仓的粮也不多了,青黄不接时,还要备荒调剂县民呢。”

杨河静静听着,他知道古时都有常平仓,主要是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之用,粮价低时,官府适当提高粮价进行大量收购,粮价高的时候,适当降低价格进行出售。

有一定的平抑粮价,防止谷贱伤农,谷贵伤民之用。

常平仓廪是否充盈,素来是地方官的考绩重点之一。

大明又设预备仓,也是防备平时饥荒所用,平时基本都靠民间捐助,为鼓励纳捐,民间纳谷者可奖敕为义民,见官不拜,或是给于冠带散官,让他们享受官员的部分待遇。

当然没有实权,杨河现在其实就是冠带散官,但因为他有练总之职,又正值乱世,军力为尊,所以成了实权官。

没有练总这个职务在,他什么都不是,捐官素来没有任何人重视,恐怕比邓巡检的地位还不如。

但有了练总职务,手上有兵,得到九品待遇官阶,只是顺理成章的事。

常平二仓算

最新小说: 神话版三国 三国:雄据江东,开局霸王之力 绾㈡ゼ涔嬭儨澶╁崐瀛 状元郎 浜?墤锛氫粠杈瑰尯閫犲埌鍏ㄧ悆鍐涜锤 三国:边城小吏,开局截胡貂蝉 大明首辅:开局怒怼嘉靖 三国:边关悍匪,被天幕曝光身份 五代风华 红楼:我能升级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