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奔向自己而来的顾惜朝,李信咬咬牙,恨声道:“养老将军,一将无能,累死三军。此次大败,是我一人之罪。还请王老将军主持大局。收拢败军,这些都是我大秦将士,万万不能丧命于此。”
“将军,胜败乃兵家常事。何必自责。谁也想不到韩军竟有克制骑军阵法,输得不冤。将军应当知耻后勇,将来一雪耻辱。万万不可冲动。”见李信心有死志,王龁大惊失色,厉声喝道。
败了就败了,除了白起一生不败,哪还有不败的将军。秦国名将王翦都曾败于大隋之手,何况李信这个年轻将领。
“将军不必多言,此战,是本将之罪。顾惜朝一定趁胜追击,若无一人留下,秦国将士将会阵亡更多。只有我去阻挡顾惜朝,王老将军带兵后撤,汇合蒙恬将军,秦军才有救。拜托了!”李信说完,率领亲兵向顾惜朝冲杀过去。王龁见苦苦相劝无果,知道李信已有死意,只能收拢败军,退出战场。
“撤!全军撤退!”王龁高声喝道。
此时,一路浴血奋战的顾惜朝,看到李信,心里一喜。本来还以为李信不顾秦军撤退,想不到李信竟然有如此抉择。牺牲自己,挽救秦军。是个好将军,顾惜朝倒是有些佩服李信了。
不过,李信的行为正和顾惜朝之意。即使再多的秦军,也比不上一员大将,而且还是一员有名将之资的大将。杀死李信,秦国如失去一条臂膀。孰重孰轻,不难看出。
“顾惜朝,纳命来!”李信浑身是血,战意昂然。知道自己必死,但若是能和顾惜朝同归于尽,自己就不算失败。
只是,李信兵道资质一流,但武学资质,却是远远不如。李信不过宗师巅峰之境,虽然有攻无守,攻击之强已经不亚于绝顶高手。但这不过是李信损耗生命力,爆发出来的力量,坚持不了多久,如何是顾惜朝对手?
果然,数十回合过后,李信锐气已失,枪法凌乱不堪,顾惜朝抓住时机,一把长枪架住李信兵刃,一柄金色小斧头金光一闪,李信全身罡气被破,双眼黯淡无光,嘶喊一声,甚是悲壮。
顾惜朝长枪刺进李信胸膛,高高挂起,大声喊道:“李信已死,投降者不杀。违抗者,杀无赦!”
秦军一片哗然,见到李信的尸体,悲痛欲苦。一些李信亲卫,更是视死如归,一心求死,临死前还想拉韩军入阴曹地府,共赴黄泉。
远处率领败军逃离的王龁闻言转头一看,悲喊一声“李将军!顾惜朝,今日之耻,来日大秦必报。后会有期!”
说完,不忍再回头地带领秦军败逃。
对于王龁的话语,顾惜朝满是不屑。什么叫大秦必报而不是自己来报仇雪恨,说明王龁知道自己不是顾惜朝的对手,不敢面对顾惜朝,才会发出这样的狠话。
走了王龁,顾惜朝不以为意,有了李信,已经是意外之喜。
厮杀一阵,秦军见主将已死,副将败逃,自己被人抛弃了,不再卖命,纷纷缴械投降。
韩军凯旋,卢氏一片欢声笑语,多少年了,韩军面对秦军,终于取得了一次胜利,还是大胜。一些老卒,热泪盈眶,喜极而泣。
“将军,战国已经统计出来了?”
“哦,快念来听听!好让大家高兴高兴。”顾惜朝笑道。
“我军阵亡一万余人,重伤数千,轻伤无数。而杀敌五万,投降者两万,缴获战马数万匹,钱粮无数。”
果然是一场大胜。顾惜朝心里暗道。由于李信的阻拦,让不少秦军趁机逃脱,而当时,王龁最多率领五六万人逃离,那剩下的数万人,能够逃命,都是李信的功劳。
其实顾惜朝知道,自己能够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