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载的关学、二程兄弟的洛学;到了南宋,则有朱熹的闽学,后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史有著名的“朱张会讲”,使发端于湖湘的理学在湖南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但是这些事情,到姜胤同朱洞、陶岳、周式这些士大夫思想界的先锋人士聊天时还没有发生。
这就使朱洞、陶岳、周式等人的思想在同姜胤交流的时候不断的碰撞、交融,最终得到最大的提升。
陶岳是第一个提出想要留下来的人,因为那些新思想让他兴奋的整夜整夜睡不着觉,他感觉自己已经摸到什么东西的门槛,只差那临门一脚,因此他向姜胤提出在新宋国休假半月,他打算在家中写一些东西好好总结一番,如果可以的话,他希望在新宋国著书立传。
对于这种宣传本国的好事,姜胤当然表示欢迎,并且他还派遣下人们去到陶岳的府邸送上了一箱子金银,对外宣称在陶岳著书立传的时候,他所需要的日常生活开销政权全部愿意报销。
这一下朱洞,周式二人在知晓后也纷纷加入著述立传的队伍中。
他们有什么迷惑之处,就喜欢去找姜胤,而姜胤这个后世人,在熟读了程朱理学、陆王心学这些先贤们的作品后,给予他们的回答也是鞭辟入里。
很快,朱洞、陶岳、周式三人在新宋的第一步作品就写好了,《天理儒学之探讨》一文,详细的提出了理学之下的儒学观点。
其基本观点包括了,理一元论的唯心主义体系,认为理或天理是自然万物和人类社会的根本法则;理一分殊??,认为万事万物各有一理,此为分殊。物、人各自之理都源于天理,此为理一,其中还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天理构成人的本质,在人间体现为伦理道德“三纲五常”。“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相对立。
姜胤在看到《天理儒学之探讨》一文之后,大为满意,这简直就是朱熹那家伙总结的翻版,不过这个时代的观念仍然有些束手束脚,不过这并不会妨碍新思潮的蓬勃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