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没想到是李志凡亲自出手。
李志凡弹的这两小节,是取自贝多芬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作品55号第一乐章,这剪短的两小节音符,却是这首曲子直接让听众上瘾的前奏。
他当然不会在这里弹奏《英雄交响曲》,这么大的曲子,钢琴独奏并不好听,时间又不够,他这么做只是为了吸引大家的灵魂。
隔断了几秒之后,李志凡缓慢的弹奏起了一曲略带哀伤的曲调。
这首曲子叫《鸿雁》,是华夏蒙古族长调,被多位音乐家改编过,所以在李志凡这里,并不算是新鲜,他之所以这么弹,就是为了让观众从刚才的日式和风钢琴曲中出来,进入到他的世界里。
《鸿雁》占用的时间并不长,可能都不到一分钟。
一分钟之后,李志凡留了一拍气口给观众,让大家短暂的凝神之后,手速极快的弹奏起了《土耳其进行曲》。
当这首曲子响起的一刹那,李志凡耳边传来全场观众猛烈的吸气声。
那一点点的围观感知,深深的钻入了他的脑海。
“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李志凡心中微笑,头昂的更高了,如果不是闭着眼,大家可能会以为他盯着天花板在看。
之前中居优斗的钢琴曲,可以让大家闭上眼慢慢感受,但李志凡这段钢琴曲,却任谁也闭不上眼,一个个心情难以平静到甚至都想离开座位了。
托马斯露出了微笑,也竖起了大拇指。
宋松抱着胳膊笑眯眯的看着台上,作为一名华裔音乐人,他的腰板也在瞬间挺了起来。
而丹下健却缩回椅子上,不停的看着腕表计时。
不过这个细节却落到了宋松的眼中,社会闯荡多年的宋松,一下子明白了丹下健的心思,原本还崇敬的心情,瞬间土崩瓦解,不屑的瞥了他一眼,继续看向台上。
《土耳其进行曲》其实只是一首乍听上去有意思有难度的曲子,但真正熟稔之后,基本上是个钢琴演奏专业的学生都能信手拈来。
所以李志凡在这里只能玩一下速度,他相信下面肯定有练过这首钢琴曲的学生,无论如何都不能在他们面前示弱。
而且李志凡这次是抱着遵从自己内心的态度上台演奏,所以这十分钟的编排,都是遵从他内心的感官而来。
一首《土耳其进行曲》之后,李志凡没有停手,这次只空了半拍,就继续弹奏。
这才是他准备好的第二首钢琴曲目,名叫《野蜂飞舞》。
也是一首难度特别大的曲目,又叫《大黄蜂的飞行》,是俄罗斯作曲家尼古拉-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在十九世纪末创作的作品。
基于普希金的诗作改编的同名歌剧《萨旦王的故事》,其中第3幕第1场为描述王子变化为大黄蜂攻击2个反派角色的情形,而创作的配乐。
由于此曲的旋律极快,后人常选用此曲作为展示钢琴、小提琴等乐器的演奏技巧。
如果李志凡刚才的弹奏,是让大家毛孔张开、浑身冒汗,此时这段音乐已经完全让观众们全身通透,汗流浃背。
只看他的手,就不一般,就像是黑夜的一片萤火虫,点缀着夜幕的同时,又夺人眼球。
那些专业的学生们,都惊讶的盯着李志凡的十指,实在太快了,他们根本看不过来,但如果现在有台摄像机,拍下后放慢速度三倍给他们回看,就会发现李志凡的手指动作完全违反人类学的常态,那些大家熟悉的钢琴弹奏规范指法,在他这里全部都被抛弃掉了,每一个关键都变得不正常。
同时还引入瞩目的,是李志凡那激情澎湃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