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琉璃称呼起源于唐,即指玻璃原料加上氧化铅称为在水晶玻璃,而加入氧化铅的比例,随各国的习惯定义也有所不同,一般而言,氧化铅的比例达百分之二十四以上时,玻璃的透光度与折射率均佳,同时也较重、较软,很适合烧制成精致的玻璃艺术品。
当然,崇祯皇帝知道后世人都很难区分玻璃和琉璃,更何况大明的这些人?
要知道古法琉璃和玻璃的成本,那根本就不在一个等级上,或者说根本没有办法相提并论。
崇祯皇帝要做的不是琉璃,而是玻璃,至于用不用玻璃开冒充琉璃,那就是下面人的事情。自己可是皇上,皇上能做生意吗?当然是不行的,这黑锅自己可不被。
没见到那些大臣一个个都看向大殿的门口吗?眼睛都快挪不开了。
崇祯皇帝让王承恩在大殿门口摆放了一个偌大镜子,直径两米的大圆镜子,站在那前面,能将整个人全都照到里面。那些勋贵和皇亲进来,一个个全都吓傻了。
看到这一幕,崇祯皇帝心里那叫一个得意,已经能够想象玻璃给自己赚大钱了。
开宴之后,大殿里面的气氛就没有那么严肃了,崇祯皇帝和大臣们一起喝了几杯,然后就各自聊天,各自说话了。有几个大臣迫不及待的就凑到了周国丈的身边,开始小心翼翼的打听这些玻璃制品的来历了。
“周国丈,你是咱们这些人消息最灵通的,说来听听,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一个勋贵拉住周国丈,小心翼翼的问道。
他还真的没找错人,这里面周国丈还真知道,因为他是崇祯皇帝故意安排的托。大年初一,周国丈进宫的时候,崇祯皇帝特意和他说了一次,然后还赏了他一套玻璃茶具,把周国丈给乐够呛。
崇祯皇帝都打算好了,如果玻璃不行,那就考虑推行别的了,比如水泥之类的。
逼急了,崇祯皇帝都准备搞香烟了,这东西一但推出去,那就是了不得的东西。只不过崇祯皇帝暂时没想这么做,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崇祯皇帝也不想那么做。
“这个你就不知道了吧!”周国丈十分得意的说道:“这是一种新的琉璃品种,和以前的琉璃不同。”
“你看,更加的明亮剔透,里面也没有气泡,看到那面大的琉璃镜子了吗?”周国丈指着崇祯皇帝摆放在那里的玻璃镜子说道:“照人多清楚?比起来,家里的铜镜还有得看?”
那名勋贵跟着点了点头,摸着下巴说道:“好东西是好东西,可是这是皇家的,咱们总不能搬回去吧?”
周国丈没好气白了一眼对方,自己这个做国丈的没都好意思搬回去,你好意思?得意的看了对方一眼,周国丈故意说道:“我可是听说了,这是京城一个商户研制出来的,然后进贡到宫里来的。”
“是吗?”那名勋贵顿时来了兴趣,赶忙问道:“是哪一家?”
“海升号!”周国丈压低了声音说道:“我听说这家海升号不简单,好像和宫里的公公们有关系,听说是一个公公弄来的配方,然后弄出来的。只不过具体人没找到,不过想来是真的,空穴不来风啊!”
那名勋贵心中一动,也就打消了准备去巧取豪夺的念头,公公们的产业,谁敢去打主意啊!
要知道皇宫里面是最错综复杂的了,每一个公公身后都有人,无论是背靠妃子还是皇上,都不能轻易招惹,容易出事情。
至于周国丈的话,他是不怀疑的,周国丈的消息能从哪里来?还不是皇后哪里?在说了,名义上说是和公公们有关,谁知道后宫的娘娘们有没有好处在里面?
再往深想一想,皇上的内库或许都会收到银子,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