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召见,郭允厚已经准备好了被开革的准备了,毕竟崇祯皇帝彻查了周福禄的案子,现在矛头直指户部,自己这个户部尚书怎么也绕不过去这个坎,实在不行自己就引咎辞职。
虽然在这种情况下回家,或者说被罢官不太光彩,可是也在郭允厚的可接受范围之内。
“臣郭允厚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郭允厚跪在地上,大声的说道、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沉着脸说道:“郭爱卿,请起!”打量了一下郭允厚,崇祯皇帝回忆了一下关于郭允厚那少的可怜的资料,慢慢的将自己脑海中的郭允厚和面前的人重合在一起。
万历三十五年,郭允厚中进士,任文安知县。WA县经常遭水灾,旧有防水堤坝被大水冲毁,淹没农舍田园,农作物毁于一旦,百姓流离失所。他仿照兵部尚书王孟津展堤之法,修筑大坝,加固堤防。
天启六年秋天,又逢大水,保定、霸州等郡县尽成泽国,而独有WA县幸免,五谷丰登。
正是因为这件事情,郭允厚进入了天启皇帝的视线,升了郭允厚的官。授兵科给事,赴任湖广副使,管理粮饷于沆州,因有疾病不能司职而归。一年后晋升太仆寺少卿,又升兵部左侍郎。
朝廷政治上日趋腐败,边疆粮饷供给不能保障,在这危难之际,郭允厚被提拔为户部尚书。他殚精竭虑,富民强国,在朝廷内外享有声望,载入“会计册”,示为效法的榜样。
这些都是资料的记载,崇祯皇帝从里面得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是信息,那就是天启年间朝廷之所以能够维持收支大体平衡,朝廷不像崇祯末年那般窘迫,郭允厚居功至伟。这也是为什么崇祯皇帝要考察一些郭允厚的原因,人才实在是太难的了。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郭允厚能够在不结党的情况下,坐稳户部尚书位置的原因之一。对于魏忠贤,他不献媚,但是也不公然反对,只做好自己的事情,算是一个干实事的官员,这样的官员就更难得了。
如果郭允厚能够在改革税制上和自己走到一起,那这个人一定要用的,甚至崇祯皇帝都不会吝啬一个内阁大学士的位置。
其中让崇祯皇帝更感兴趣的是郭允厚秉公办事,不畏***任洛阳知县时,福王初被封中使,利用职权横征暴敛,以供自己挥霍,还侵占夺取民田,殴打丞尉,向其部下强派藩禄赡田,民众无法承受。
有师姓和黄姓两大家族,投靠藩王充当差役,秉承主子旨意,随时随地到里甲敲诈勒索。而郭允厚表面应付挡塞,实则令各监司按照法规办,不得多征、多摊。
虽然崇祯皇帝对郭允厚不强势,不直面福王的不法不甚满意,但是在这个时代,这是完全能够理解的事情。
他能够保持自己,不和福王同流合污,不献媚,不巴结,就非常非常的难得了。
郭允厚以前也见过崇祯皇帝,只不过那还是崇祯皇帝为信王的时候。虽然朝堂上也见过,但是那个时候,崇祯皇帝坐在高高的御座上,自己也不好仔细打量皇帝。
可是此时,郭允厚终于能好好看看崇祯皇帝了,因为他发现这位皇帝走神了。
皇上真年轻,这是郭允厚的第一印象,崇祯皇帝的面容非常的硬朗,颇有英武之气,此时皱着眉头,似乎在想着什么大事情,一会儿皱眉头,一会儿喜上眉梢。
心中是又好气又好笑,自己一个户部尚书觐见,皇上居然神游天外。换做暴脾气的臣子,肯定会不高兴,可是郭允厚为官多年,养气功夫十分的到位,就那么站在那里,静静的躬着身子,自己不失礼,恭敬的等着崇祯皇帝回神。
半晌,崇祯皇帝终于回过神来了,见到郭允厚的样子,崇祯皇帝也有些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