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4章 温情依旧(3 / 7)

下个月德国专家要来考察,不能出岔子。”

挂了电话,周子轩看着窗外厂区里高耸的烟囱——那烟囱如今已经不再冒烟,取而代之的是几座银白色的氢气储罐,在阳光下闪着科技感的光泽。他忽然觉得,爷爷口中“好时候”,真的是实实在在地落在了他们这代人身上。

周子轩回到车间时,正赶上“钢铁大脑”20版本的上线测试。中控室里,巨大的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全厂的数据:原料库的矿石存量、各产线的能耗曲线、每一卷钢材的质量检测报告……像一张精密运转的数字神经网络。

张师傅凑过来看热闹,咂舌道:“子轩,这玩意儿真能管全厂?我年轻那会儿,调度全靠大喇叭喊,哪有这么‘花哨’。”

“张师傅,这可不是花哨,”周子轩指着屏幕上一个红色的预警标识,“您看,三号加热炉的温度波动超过阈值了,系统已经自动调整了燃气供应,同时通知了检修班。要是以前,得等工人发现异常,再手动调整,少说耽误十分钟。”

说话间,检修班的小李已经拿着工具包跑了过来。他是厂里新招的大学生,对智能系统特别熟:“子轩哥,系统说可能是热电偶有点漂移,我去看看。”

看着小李轻快的背影,周子轩想起自己刚进厂时的笨拙,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这些年轻人,就是轧钢厂未来的希望。

为了让“钢铁大脑”更好地服务生产,周子轩组织了一场“头脑风暴”会,邀请一线工人和技术人员一起提建议。会上,老操作工王师傅提出:“系统是挺智能,但有时候太‘死’。比如前几天暴雨,原料库进水,系统还是按正常流程配料,要不是我盯着,差点把湿矿石送进高炉。”

这话点醒了周子轩。他立刻组织团队,在系统里加入了“环境感知模块”,将天气、原料湿度等外部因素纳入决策模型。改进后的系统在一次突发雷暴中,自动暂停了露天原料的输送,避免了重大损失。

王师傅拍着周子轩的肩膀说:“子轩,你这脑子转得比系统还快!”

周阳在布鲁塞尔的谈判异常艰难。欧盟的钢铁企业既想引进中国的氢冶金技术,又不愿放弃自己在传统标准上的主导权。谈判桌上,法国阿塞洛 ittal 的代表皮埃尔寸步不让:“周先生,氢基钢的标准不能完全由你们制定,欧洲有自己的技术体系。”

周阳放下谈判文件,平静地说:“皮埃尔先生,我们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更是一套经过实践验证的绿色生产模式。去年我们的氢基钢产量已经突破500万吨,碳排放比传统工艺降低了65。数据不会说谎。”

他拿出手机,点开一段视频——那是轧钢厂氢冶金车间的实时画面,干净整洁的厂房里,机械臂精准地抓取原料,看不到一丝烟尘。皮埃尔的眼神有些动摇。

最终,经过三天三夜的拉锯,双方达成共识:由中国牵头制定氢基钢的基础标准,欧洲企业负责补充细分领域的技术规范。消息传回国内,周阳在视频会议里对周胜和周子轩说:“爸,子轩,咱们拿到了国际标准的‘入场券’!”

周胜在电话那头,声音带着哽咽:“好……好啊……当年我们想都不敢想,咱们中国的钢铁标准,能让洋人跟着走。”

这场胜利,让轧钢厂在国际上的地位更加稳固。美国、日本的钢铁企业纷纷抛来橄榄枝,希望能引进氢冶金技术。周阳没有盲目扩张,而是选择与日本新日铁合作,在越南共建一座环保型钢厂,将中国技术与日本的精细化管理结合起来。

周末,周子轩带着妻子和刚满三岁的女儿回大院。刚进院门,就听到刘大爷洪亮的嗓门:“周老,你家阳阳又上新闻了!说你们厂的钢材要用到‘一带一路’的高铁上!”

周胜坐在轮椅上,被晓兰推着,正和老邻居们聊天。看到周子轩一家,他脸上笑开了花:“囡囡,快过来让爷爷看看!”

最新小说: 瘦马二嫁 开马甲扮演美强惨 求生暂停,我换号[末世] 重生1978,深山打猎成为万元户 就要银龙男妈妈 妖妃女配穿为真千金后杀疯了[古穿今] 蛇王恋爱脑:痴缠千世轮回妻 人生模拟器 穿越科技大陆:帮助龙国文明跃迁 四合院:刘光天开局,暴打刘光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