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抗战雄心 > 杜月笙简介(上)

杜月笙简介(上)(6 / 7)

“孝思不匮”——国民党委员长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贺。

“好义家风”——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张学良贺。

“世德扬芬”——军政部部长何应钦贺。

“慎终追远”——实业部部长孔祥熙贺。

“千国栋家”——司法院院长王宠惠贺。

“光前裕后”——警察总监吴铁成贺。

“敦仁尚德”——前北京国民政府大总统徐世昌贺。

“俎豆千秋”——前北京国民政府大总统曹锟贺。

“望出晋昌”——前北京国民政府临时执政段祺瑞贺。

“武威世承”——前北京国民政府将军吴佩孚贺。

“武库遗灵”——国学大师章太炎贺。

“源远流长”——著名书法家、国民党元老于右任贺。

“慎终追远”——西藏活佛班禅额尔德尼贺。

“东方望族”——法国驻沪领事馆领事甘格林贺。

“孝思不望”——海陆空总司令蒋介石贺。

“明望之后“——国防部部长林辉贺.

“明德之后”——日本驻沪日军司令坂西利太郎贺。

当时替他主持筹备工作的都是所谓上海“闻人”和“商界四杰”之流。如总务主任是虞洽卿和黄金荣,剧务主任是张啸林,卫生主任是王晓籁、庞京周,招待主任是袁履登等。

1931年6月10日,是经过几个风水家选定的送主日期。一大早法租界华格臬路(今宁海路)杜家附近的几条马路已被几万人的仪仗队和客人挤得水泄不通。仪仗队分为6个大队,第1大队由几十面两丈见方的特大国民党旗和杜字旗作前导,每面旗由四人抬举,前后左右用100多辆自行车护卫。接着是由法租界和英租界巡捕房派来的英、法、印、越巡捕组成的骑队。后面跟着一大群“金荣小学”的学生和几年来各处送给他的十几把“万民伞”,以及挂着蒋介石送的“孝思不匮”的金匾的匾亭,何应钦、张学良等人的匾亭等。还有一个上百人的乐队。其余5个大队是由警察局的保安警察大队,陆、海军的军乐队,陆军第五师和吴淞要塞司令部步兵各一营。还有救火会、保卫团、童子军、缉私营、侦缉队、工会等组成的队伍,以及各团体的旗伞。每队都分别配有吴佩孚、段祺瑞、孔祥熙等南北军阀、新旧官僚政客送的大匾等等。还有外国人送的祝词和礼品。蒋介石送的一篇祝词彩亭殿后。

杜月笙的祖宗牌位是用特别扎成的“神轿”抬着,前面用八面特大铜锣开道,几十个盛满鲜花的花篮和几十个烧着檀香的大香炉,由穿着彩衣的少女捧着随轿前行。他带着儿子跟在轿子后面。当时最不易选到的是一个扶轿杠的人。不知他根据什么人的建议,扶轿杠的要用清朝有过功名的地方官才行。杜要找一个当时什么总长、将军的人倒容易,找一个这样的人反而费事。后来总算找到了当过上海县知事的的李祖虁来充当。轿后是集中了上海京戏班子里用的宫銮和戈矛剑戟等几百件古代武器。这一不伦不类的队伍和6个仪仗大队,从他家到法租界金利源码头走了3个多小时。黄浦江畔特备140艘汽轮摆渡船,女宾另备专轮。渡船后面再拖着拖驳和舢舨,每船桅顶高高飘扬着红底白字的杜字旗,在滔滔江面上犹如一条长龙,直驶高桥。舍船登陆,只见码头上搭着5丈高的五彩牌楼,一路汽车相接,从事先新筑6尺阔、5里多长的杜高路上驶抵陆家堰杜氏家祠。一路插满彩旗,每半里矗立一座松柏扎成的鲜花牌坊,沿途两旁挤满人群,盛况空前。当天上海邮政局也在那里设立一个临时邮局,赠送来宾每人一套印有“杜祠落成典礼纪念”的信封信纸,并加盖红色纪念邮戳。凡去道贺的客人

最新小说: 自驾游到大唐,物资每日刷新! 远山破阵曲 大宋:梁山好汉,开局程咬金模板 战地牧师日记 神话版隋唐 红楼:我,贾环,抄书百倍奖励! 双穿大唐:富养小兕子 朱棣:我家老四,是千古一帝? 李世民穿越扶苏 大宋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