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寒门首辅 > 第四百八十章 老相识

第四百八十章 老相识(4 / 4)

明代的商税一直是三十税一,这导致了国家一直收不上税,但商人却是赚的盆满钵满。

像浙省、南直隶这样的富庶之地,稍微有些头脑的小商人都能赚个家业出来,更不必说宁益这样的大盐商了。

而如果改成新的税制采取阶梯式征税,宁益差不多要十税四,甚至十税五。也就是说宁益所得一半要用来交税。

他虽然有办法规避掉一些,但大部分明面上的产业却是不可能遮掩的。

宁益一年所得在三十万两左右,这么说光是税款一年就要交掉十五万两。

而如果按照谢慎的提议,筹措一百万两银子,则可以保证三年内按照三十税一交税,基本等于不用交税。

一百万两银子,宁益自己差不多要出三十万两。这相当于是新税制下两年的税款。

以两年换三年,怎么看都是一件稳赚不赔的事情。

更何况,这还是没有计算增收的情况下。

在开设绸布厂后,宁益的收入也会随之暴涨,以他的人脉和渠道,这一块想赚上二十万两是轻而易举的。

综合算下来,宁益等于至少能赚三倍以上。

商人是最看重利益的,在有利可图时他们出手绝不会犹豫。

对宁益来说,一直想要找机会介入绸布行业,这次就是个绝佳的机会。

开办丝绸厂控制上游生产,再利用渠道铺货,从而控制整个下游市场,基本就能实现垄断。

之前宁益之所以不想去做,是因为民间没有办厂的权力,要想办厂只能和织造局合作,这样赚来的实在太少。

现在若是再不去做,可就将错过千载难逢的机会了。

宁益真的动心了。

当然一百万两银子不是一个小数目,即便对宁益也是如此。要知道大明一年的岁入也就是两三百万两。

单靠宁益自己肯定是一时拿不出这笔钱的,他虽然家财万贯,但大部分钱都是铺子、水田等固定资产,每年新赚的银钱也会投入到各项产业上以维持正常运转,账目上的流动资金并不多。

二三十万两已经是极限了,剩下的只能靠其余商会会员来出。

“四明,小老儿能问一个问题吗?”

“宁员外请讲。”

“这个政策是只对浙省,还是福建、南直隶也有?”

......

......

最新小说: 五代风华 状元郎 三国:边城小吏,开局截胡貂蝉 大明首辅:开局怒怼嘉靖 三国:边关悍匪,被天幕曝光身份 浜?墤锛氫粠杈瑰尯閫犲埌鍏ㄧ悆鍐涜锤 三国:雄据江东,开局霸王之力 绾㈡ゼ涔嬭儨澶╁崐瀛 红楼:我能升级词条! 神话版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