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加上过春节这一段时间又输了几千块钱,这就更加坚定了二帮离开这个鬼地方一段时间的决心。
第三个原因自然也是锦丰镇文化气息的吸引,虽然二帮现在已决定放弃了创作,但是不代表自己将来就不搞了,哪怕就是等到自己退休了或者将来老得走不动路了,那还是要搞的,因为这辈子能够成为一名作家,那几乎就是自己儿时的一个梦想,说句实在话,那二帮还真就是有点不服气呢,为什么别人就搞得成功而自己就搞不成功,这时候采用的是以退为进之计,是为了更好的积聚力量,以便将来蓄势待发东山再起。
第四个原因还是因为二帮观察到了锦丰人民特别的善良,他们之所以善良的原因就是因为长期的接受了各种宗教思想的熏陶,境内宗教主要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和理教。
它们各自拥有一批信徒,其中佛教、道教影响较大,信奉的人较多。
但就广大乡民来说,并不局限于信仰某一宗教的教义,他们将日月星辰、河海山岳和祖先视为神灵,并对它们进行祭祀和祈祷等崇拜活动,由此而形成了天神、地狱和人鬼的神灵系统。又因所处的环境影响,他们崇拜与自己生活、生产环境息息相关的民间流传的俗神。
因此,乡民的宗教信仰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流行较广的佛教、道教、天主教和理教,二是历史上流传又受环境影响而形成的多神崇拜。
二帮觉得自己现在特别需要这样的一个环境氛围,文化气息浓厚可以促使自己多掌握一点知识,崇拜神灵可以使自己对佛教的信仰变得坚固。而佛教对教徒们的最重要的一个要求就是要始终的坚信和精进。而这一点正是自己所做不到的,因为自己以前是相信无神论的。
第五个原因当然也是二帮决定要到锦丰镇来找工作的最最主要的原因,那就是因为这里还坐落着一个享誉世界的国际名牌大企业----沙钢集团,当然也还有一些关于这个沙钢集团的传奇和传说,二帮就想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亲眼所见来求证一下。
几个农村出身的老农民,凭着一个“一切皆有可能”的信念,自筹资金几千元,从购买一部小型的柴油机开始,建立了一个小型的炼铁手工作坊,经过短短二十几年的努力拼搏,产业资金如同滚雪球一般,由几千元一下子变成了几千个亿,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乡村企业一下子变成了一个举世瞩目的国际龙头老大,这又是一段什么样的传奇,这不是传说又是什么?
就是只去想一想,都几乎让人感到热血沸腾了。
所以二帮心中暗暗地决定,无论如何自己也要想办法成为这家企业中的一名员工。
真是佛祖保佑,二帮终于心想事成了,虽然只是一名为期三年的劳动制合同工,二帮也心满意足了,当然首先必须要经过为期三天的安全知识培训上岗。
建厂初期,面对一无技术、二无设备、三无原辅材料等重重困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国营大钢厂的夹缝中求生存。
1976年8月,建设了第一个电炉炼钢车间,之后又相继兴建了二轧、三轧、机修和制氧等车间,并更名为“沙钢铁厂”,这是沙钢的前身。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改革开放政策,全党工作重心逐渐向经济建设转移。随着国民经济的重新起飞,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建设如火如荼,对各类建筑材料的需求量逐年递增。沙钢抓住机遇,果断上窗框钢生产线,大获成功,积累了资金和经验,成为了国内最大的窗框钢生产基地。
到1988年,沙钢拥有总资产5500万元,年炼钢11万吨、轧材12.6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
上世纪80年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