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确确实实是个误会,又是年轻气盛,现在也都老了,再去记挂也没有多大的意思。
没想到那个三堂兄很是性子急,听完了二帮的表态,立马就打了一个电话给那个业林,让他也过来同二帮聊聊。
当然业林过来了之后,二帮也是准备向他道个歉的,但是他不接受,说道歉的应该是他,在那个三堂兄的调解下,自然是冰释前嫌,最后那个业林又表示,如果二帮想在老家造房子的话,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可只管开口,只要是他能做到的,他一定全力支持。
等他们都走了,二帮想想,真是感到好笑,没想到接近三十年后,唯一一个主动提出来帮自己忙的,可以说反而是自己以前的一个仇人,世事沧桑,人情难料,真的是一点都不错。
乡下人就是有这个特点,那就叫好话不出门,坏话行千里,可能也就只有一个晚上的时间,整个观音堂人,几乎也就都知道了,二帮一分钱都没有,竟然还想回来起房子的事实,因此当第二天早上,二帮再到菜市场买菜的时候,几乎连一个向自己打招呼的人都没有了,即使是看到了,也都好像是在看一个陌路人一样。
第三天的上午,二帮觉得要采取行动了,那就是先去找到了那个在观音堂村做会计的姑父巨世一,因为这个人的入党介绍人就是二帮的父亲,以前二帮在轮窑厂干活时,他就是轮窑厂里的会计,可以说还算有点很深的交情。
当然二帮找他的目的,也只不过是想通过他的引荐,来请村里的干部们到饭店里大吃一顿,因为有些话在酒桌上,最容易商量和解决,这个道理那二帮可是自打小时候就懂的。
观音堂村鸿运大酒楼的门口,来了不少的车辆,本来二帮只是想去开个玩笑的,说自己在老家的一个饭店里请客,有高兴赶过来的同学,来者不拒呀,没想到发到了同学圈里以后,那初中和高中,只要是离观音堂村不远的同学都是纷纷踊跃报名,本来只准备三桌人的,最后初步统计了一下,三个三桌都坐不下,无奈之下,二帮只好多订了七八桌的酒席,顺便就把自己的一些还可以算得上有点交情的长辈以及兄长们也请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