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时随地,而且根据个人爱好,组成形形色色的圈子,互相气味相投,随心所欲。
估计用不了多少年,电视就会尘封起来,如同早些年的那些几大件,成为尘封的历史。
电脑变化多端,成为随身装备,一切变得越来越任性。
未来人们与电脑装备肯定会融为一体,这是趋势,也是社会发展方向。
那时,还会有什么成为摆设?
对面不相见的青少年,互相之间聚会已经成为摆设了。
父母、夫妻、儿女、朋友,肯定会有沦落为摆设的。
姜山看着电视里的主持人插浑打科,不停地与嘉宾互动,尽管是设计好的话题,但仍不时引起一阵阵会心的哄笑。
那些引逗与笑声,听着也是乏味,透着做作与演戏的味道,什么都职业化了,透出十分的干涩。
有时,还会让人起鸡皮疙瘩。
姜山就把频道换过一遍,一百多个频道,竟然没有一个能够引起姜山兴趣,吸引他看下去的。
于是,他关上电视,直接穿着休闲衣裤出了门,想到楼下小区里散散步。
晚饭吃得有些急,肚子里略有胀气。
这些年从事公安一线工作,狼吞虎咽吃饭似乎成了习惯,肚子里装着些半成品的饭菜,散散步有好处。
省城的空气质量差到极处,路灯晕黄,眼见着空气中就充斥着足够比重的灰尘颗粒,纷纷扬扬。
相比之下,青城的空气质量要好很多。
空气质量更好的还是香港,再就是姜山童年时跟随父母居住的乡下。
水洗过一样的夜空,除了月光皎洁,就是繁星满天,少有阴沉沉的时候。
即便是阴天,一场雨过后,晴空万里。
散步时,他遇到几位省厅退下来的同事,因为少有接触,互相之间礼节性地打过招呼,也就没有话可说了。
他们聚在一起,谈论着过去的趣事,交谈的气氛也如同昏黄的路灯光芒一般,暗淡无光。
互相看不真切面容,依稀凭着轮廓互相辨识。
渐入老境的心态,令姜山一阵感伤。
青城的风云刚起,大幕才拉开一角,自己就这样发起了伤感,打起了退堂鼓。
这不是自己,从警的历史上没有这种记录。
从不服输,才是自己骨子里的本性。
即便是返回省城,他也要把青城捅开个窟窿。
姜山暗自下定决心,大不了重返旧岗位,或者再次申请参加国际刑警组织的行动。
突然,电话响起,是于大林来电。
肯定是局里有什么事情,需要向他请示汇报。
姜山心情非常好地接起电话,于大林一惯中规中矩,声音里不带色彩,公事公办。
这次,他却一反常态,在电话里吱唔起来,只吐了几个字就哽咽起来“仇书记,他……”
姜山心里咯咚一声,如陷入深渊,仇同出事了,而且事情不小。
“怎么了?出什么事了?快说啊!”
姜山这边越着急,于大林那边在电话里越吱不成声,声音里带着哭腔,梗咽着,半天说一句。
用了老长时间,他才找到合适的词语表述清楚。
“他走了!”
其中的意思,姜山听出来了。
走了,就是去世了。死了,一了百了?
因为仇同在审查期间,突然的死亡,使去世蒙了一层神秘色彩。
不能用牺牲,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