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川听完后点了点头,继续睁着大眼睛瞅着那些新奇的建筑。
牛车在寨子口停下,赶车的大叔淳朴地笑了笑,帮着他们把带来的大包小包卸下来。
然后姜宁便领着一行人,往寨子深处走去。
她指着前方半山腰上,一栋格外显眼的木楼,笑着说。
“看到没?那里就是我家了,走,咱们进去吧。”
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周安的心跳没来由地快了几拍。
就要见到未来的岳父岳母了,说不紧张那是假的。
他活了两辈子,上辈子孤身一人。
这辈子好不容易有了牵挂,对这份感情看得比什么都重。
他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杆,又伸手拉了拉身上那件,特意换上的新衣裳的衣角。
身旁的姜宁似乎察觉到了他的局促。
她的小手悄悄伸过来,轻轻地握住了他有些僵硬的大手。
她的手心温暖又柔软。
“别怕,”
她侧过头,冲他俏皮地眨了眨眼。
“我阿爹阿妈人很好的,待人最和气了,你不用这样。”
手心的温度和她话语里的轻松,让周安紧绷的神经,稍稍松弛了一些。
他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反手将她的小手握得更紧了些。
跟着姜宁,一行人终于走到了她家门前。
这房子,比远处看着更加气派。
这是一栋纯木头搭建的吊脚楼,足足有三层高。
飞檐翘角,带着浓郁的民族特色。
整栋楼被数十根粗壮的木柱,稳稳地架在倾斜的山坡上。
底下完全架空,离地面足有一人多高。
“哇!”
周刚和周川几个小子,忍不住发出一声惊叹。
仰着脖子,嘴巴张得能塞下一个鸡蛋。
“姜宁姐,你家房子怎么长腿了!”周川脱口而出。
童言无忌的话,惹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姜宁指着那架空的第一层,笑着解释:
“这下面是为了防潮的,咱们这儿湿气重,东西放地上容易坏。
你看,这些木柱子把房子撑起来,底下既能放些柴火杂物,人住在上面也不会被地上的湿气侵扰。”
她又指了指二楼的窗户和门廊。
“我们一家人平时就住在第二层,吃饭睡觉都在上面。”
“那第三层呢?”周刚迫不及待地追问。
“第三层是阁楼,专门放粮食的,像稻谷、玉米啊,还有我们自己做的腊肉、腌菜,都存在上面,干燥又通风。”
周安静静地听着,心里对这苗寨人民的智慧多了几分敬佩。
他们因地制宜,用最朴素的材料和方法,解决了最实际的居住问题。
这栋三层的吊脚楼,通体是深褐色的木头。
在岁月的侵蚀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窗棂和栏杆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
虽然简单,却透着一股子生机勃勃的劲儿。
这房子,漂亮,扎实,一看就是殷实人家。
姜宁领着他们走到吊脚楼下,仰头朝着二楼的窗户喊了一声。
“阿爹!阿妈!我回来啦!”
清脆的声音在院子里回荡,带着归家的雀跃。
话音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