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可能,我是那种会污蔑别人的人吗?我一般说的都是事实。”朱棣撇了撇嘴,果断的摇头。
“呵呵,你就嘴硬吧,给父皇虚空续命的又是谁,改画象的又是谁,你可别被天幕爆出什么大消息,不然被吊起来打的,不会是别人。”朱?不屑的笑了笑,老四这德行,为了自己统治的合法性,可是什么都干得出来。
“切!”朱棣不再搭理朱?,再次看向天幕。
【朱厚照在位期间,对明朝的边防政策和军队建设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边军、京军互调制度是朱厚照的重要军事创新。就是把京城的军队和边防部队进行了对调。这种轮换制度把内地的军队送到边关去锻炼,提高他们的战斗力,同时让戍边劳苦功高、战斗经验丰富的边军调入京城充当 "御林军"。】
【朱厚照还设立了东西两官厅军事机构,打破了原有的军事体制。朱厚照调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的边军入京,由边将江彬、太监张永等掌管;东官厅以太监张忠掌管,编为 "外四家军",驻扎在镇国府周边。这些边军穿的铠甲、用的兵器都比京军好,朱厚照还亲自给他们赐名 "骁骑营",待遇远超其他军队。
“这个武宗,似乎一点都不信任朝堂上的文武百官。”朱元璋皱了皱眉,以他的眼光,自然能一眼看出朱厚照的想法,但王朝到了中后期,似乎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皇权不稳,不过幸好没有变得汉唐一样,否则自己真要气死。
“会不会是他自己疑神疑鬼,把人心想偏了?” 朱标站在一旁,语气里满是对朱厚照的不满。在他看来,身为大明帝王,坐拥天下权柄,又有祖宗基业加持,根本不必如此草木皆兵。
朱元璋闻言,侧头瞥了朱标一眼,眼神里带着几分无奈。自己这太子,终究还是太仁厚,把人性想得太简单了。他轻轻叹了口气,声音压得稍低:“你还是低估了人心。人一旦被逼到绝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哪还顾得上规矩情理?”
他顿了顿,目光不自觉扫过不远处的朱棣,冷冷道:“就象老四。若允炆没把他往死路上逼,只是收了兵权,让他做个安安稳稳的太平王爷,哪怕他心里对皇位有想法,也未必敢真的起兵。可允炆偏要赶尽杀绝,断了他所有退路,那么两边都是绝路,他不豁出去造反,难道坐以待毙?”
“”朱标一怔,似乎是这么个理,自己眼里的文官群体,和朱厚照眼中的文官群体可未必就一样。
【朱厚照执政生涯中,最遭后世诟病的便是对“八虎”宦官集团的纵容,乃至放任其专权乱政。】
【他身边常年围绕着八位亲信宦官,即刘瑾、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张永,这八人深谙朱厚照喜游乐的性子,日日陪他击球走马、放鹰逐兔,变着法儿讨其欢心,被时人及后世统称为“八虎”。】
【而这八人之中,又以刘瑾最为猖獗,其专权程度堪称明朝宦官乱政的顶峰,更被列为“大明四大权宦”之首。】
【刘瑾本不姓刘,原籍陕西兴平,原姓谈。六岁时他投靠太监刘顺门下,后净身入宫,便冒姓刘氏以求攀附。
此人能在“八虎”中脱颖而出,凭的全是钻营的权术、过人的应变与阴狠的计谋。他生性机警,最擅揣摩人心,更精于投机钻营,早在朱厚照还是少年太子时,便靠着百般讨好赢得了其全然的信任。
而且他心中一直将正统朝专权乱政的大宦官王振奉为楷模,刻意效仿王振控制少年天子的手段,步步为营谋取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