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其他类型 > 天幕:开局在洪武年间播永乐大帝 > 第140章 明成祖三字,何尝不是后人对你再造大明之功的肯定

第140章 明成祖三字,何尝不是后人对你再造大明之功的肯定(1 / 2)

“吕氏?太常寺卿吕本的女儿吧?” 朱元璋捻着胡须,双眼微微眯起,眼底的杀意却怎么也藏不住,语气里带着几分轻蔑,“吕本在文官里勉强算一号人物,但在文官群体中哪里排得上号?”

“父皇!” 朱标敏锐地察觉到朱元璋语气里的杀机,方才因天幕而起的怒火瞬间退了大半,连忙劝道,“天幕上说的不过是野史揣测,连半句实据都没有!况且在府中,儿臣虽不敢说事事亲力亲为,可东宫上下的规矩从未松懈,他们便是有天大的胆子,也绝不可能在儿臣眼皮子底下作怪啊!”

朱元璋闻言,缓缓转过身,语气中多了几分凝重:”吕氏一家自然算不得什么,翻不起大浪。咱担心的是,她背后是不是站着的那些大鱼!呵呵总有些藏着私心的人,惯会使些阴狠手段,搅乱朝局。”

“可是"

”咱的太子啊!“朱元璋伸手拍了拍朱标的肩,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有些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咱绝不能让朱家的基业,毁在这些阴谋算计里。”

“可父皇” 朱标还想再劝,眉头紧锁,“仅凭天幕上的无稽之谈,就无端造下杀孽,传出去不仅会寒了朝臣的心,也有损父皇名声啊,终究不妥。

“哼,这些事你就别管了。” 朱元璋打断他的话,语气放缓了些,叮嘱道,“你如今身子要紧,好生在东宫休养,少为这些事劳心。”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大殿,眼底的杀意与探究交织,“至于吕氏 咱倒是真想看看,她到底是个安分守己的后宅妇人,还是藏着别的咱所不知道的心思!”

【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为确保皇权稳固,确立了严格的 "嫡长子继承制",这一制度成为明朝皇位传承的核心原则。

也就是说皇位继承的基本顺序:首先是嫡长子,其次是嫡长孙,再次是嫡次子,嫡次孙依此类推。

《皇明祖训》中明确记载: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继,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若奸臣弃嫡立庶,庶者必当守分勿动,遣信报嫡之当立者,务以嫡临君位。朝廷即斩奸臣,其三年朝觐,并如前式。"】

【所以按道理来说,顺序应该是嫡长子朱标、嫡长孙朱雄英、嫡次子朱樉、朱棡、朱棣、朱橚、然后才能轮到朱允熥、朱允炆两个嫡次孙。

【而朱元璋又为何亲手打破了自己设定的规矩,强行越过嫡次子朱樉、朱棡、朱棣、朱橚和嫡次孙朱允熥,立朱允炆为皇太孙呢?】

“为什么?呵呵,本王还真想知道为什么!”朱棣挑了挑眉,随后冷冷一笑:“莫不成所谓的祖训就是狗屁?就算吕氏成为了太子妃,那朱允炆也顶多从庶孙变成了嫡次孙,怎么也轮不到他吧?”

老和尚道衍的语气却依旧风轻云淡:“王爷,世事无常,得之乃命数,即便事与愿违,失之也不必太过在意,免得扰了心神,做好自己的本分,这一次一定水到渠成。“

“大师,您看天幕上的那位永乐大帝” 朱棣指着天幕,声音里带着几分难以掩饰的复杂,有共鸣,也有不甘,“他这一生,南征北战护国门,修典通洋固根基,拼尽全力想要证明,自己能扛着大明往前走,能做得不比任何一位帝王差。”

他顿了顿,语气陡然沉了下去,眼底掠过一丝怅然:”可即便那位永乐大帝做到了这个份上,父皇的心中可有一分后悔,或者一分怜爱,一分心疼?不,他什么没有!只有忌惮!忌惮这个手握兵权、镇守北疆的儿子,会不会有朝一日威胁到他的皇权,会不会像那些乱臣贼子一样,起了不臣之心!“

老和尚见状,不得不劝道:

最新小说: 六零奶团被读心,带飞全家成团宠 光环之修真者颠覆星盟 我以修道镇万界 只有你知道 黑莲花长官杀疯了 桃源乡村 金枝藏羽 香引奇谭 神君非要和我成亲 全职业体验系统林逸纪倾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