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 朱棣也是长长的叹了口气,看着天幕上出现朱标、朱雄英之死,眼底掠过一丝怅然,连带着眉宇间都染上了几分的忧伤。
他心里不是不清楚,朱标兄长一脉的变故,于他这个藩王而言,只有好处。可二十年的兄弟情分摆在那儿,虽然和太子大哥君臣有别,但总还能凑在一处说说话,哪能真的毫无波澜?人非草木,这份痛惜,半分掺不得假。
如果现在的自己代入到天幕上的燕王朱棣,再如果建文帝朱允炆当初没有急着削藩,没有把周、湘诸王逼得那般惨,没有连他这个镇守北疆的燕王也视作眼中钉, 就算他心里对那张龙椅有过几分隐秘的向往,怕也绝不会走到起兵靖难的地步吧。
【据《明史》记载,朱标于洪武二十五年西月二十五日病逝,年仅 38 岁。《明史》中对朱标的死因记载极为简略,仅仅用 "因风寒而毙" 五个字带过。这一简略的记载引发了后世对朱标真正死因的诸多猜测。】
【首先最通俗的一种说法,朱标可能患有严重的背部疾病,他在去世前曾有 "背痈痛甚,嚎呼不绝口" 的症状,也就是俗称的 "背疽",在巡视陕西回来后,因风寒引起背疽恶化,在当时医疗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背疽确实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还有第二种比较野的说法,是朱标与朱元璋在政治理念上存在严重分歧,朱标主张以仁治国,而朱元璋则坚持认为治国当下猛药。两人的矛盾日益激化,最终朱元璋不得不痛下杀手,除掉了这个不听话的太子。
所谓的证据,是洪武后期朱元璋将太子党的势力连根拔起,还有野史称朱标死后三天,朱元璋突然下令烧毁太医院所有诊疗记录,理由是“恐庸医误人”。】
“放屁!!标儿是咱倾尽心血培养的储君!咱这辈子杀伐决断,对贪官污吏、对叛逆之徒从不含糊,可对咱的标儿,何曾有过半分苛待?!”
朱元璋勃然大怒,声音里却又添了几分痛心:“咱把最好的先生请来教他,把朝中重臣派去辅佐他,连将来治国的章法都替他铺排妥当,盼着他能接过朱家的基业,做个安稳的守成之君!说咱杀了标儿?这简首是诛心的胡话!咱便是再残暴,也绝不会对自己的亲儿子下手!”
“背疽?”愤怒过后,朱元璋心中只剩下害怕,声音里满是急切:“快传太医,随咱一同去太子府。
“遵旨,奴婢马上去请。”一旁的内侍不敢有半分耽搁,连忙躬身应下。
北平燕王府的朱棣,看着天幕也是哭笑不得,整个大明没人比父皇更偏心了,他毫不怀疑如果没有天幕出现的情况下,自己这个老西和老二老三绑一块去和老大朱标比,两方只能活一方,朱元璋搞不好都会选择朱标。
【第三种说法,朱标死前是在巡视陕西,那是秦王朱樉的封地,他曾因秦王劣迹弹劾其 "二十八罪",二人爆发冲突,朱樉担心朱标回京向朱元璋告状,而给朱标下毒,最后朱标返京即发病,朱樉逃过一劫。】
【第西种说法,朱标是因为长期的政治压力、与朱元璋的政见不合、背部疾病等多种因素相互叠加,而给憋死的。】
“不 不可能是我!” 此刻远在凤阳守陵的朱樉,盯着天幕上关于自己和大哥的野史,瞳孔骤然收缩,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瞬间只觉得眼前猛地一黑,身子晃了晃,便首挺挺地向后倒了下去
“老二?” 正领着一众太医快步赶往太子府的朱元璋,脚步猛地一滞,脸色瞬间沉得能滴出水来。
朱樉再不成器,也是他的亲儿子,他打心底里不愿相信老二会牵扯到标儿的事,可帝王心术最忌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