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其他类型 > 天幕:开局在洪武年间播永乐大帝 > 第104章 是宦官王振的专权乱政,还是朱祁镇昏庸无能?

第104章 是宦官王振的专权乱政,还是朱祁镇昏庸无能?(1 / 2)

看着常升激动得跳脚,朱棣轻笑着摇了摇头。权力这东西确实诱人,文臣武将在争,就连帝王也总想把权力牢牢攥在自己掌心。

内阁的存在本身也有其问题,但如何防止文臣势力过大,同样是朱棣需要琢磨的事。

要知道能进入内阁的,无一不是顶尖的聪明人。一个帝王再厉害,脑子也终究敌不过那么多聪明人一起算计。

更何况,王朝到了中后期,帝王的能力往往逐渐下滑,被文官集团掣肘,几乎成了难以避免的事。

【史书之上,多将土木堡这场灾难归咎于宦官王振的专权乱政,称是他怂恿英宗亲征且胡乱指挥才酿成悲剧。但真相果真如此吗?】

【另有一说认为,从出征到临场指挥,此等责任皆应由朱祁镇自行承担,王振不过是被推出来的代罪羔羊。此点,可以从英宗复辟后为王振修寺立碑之举,或可略窥端倪,其不至于愚笨至此善恶不辨,或许是源于内心深处的愧疚之情!】

【王振与朱祁镇之间,是明确的主仆关系。在明朝的权力结构中,宦官从未成为独立的权力主体,而只是皇权的延伸与依附。王振这类宦官的存在,实则也是英宗用来对抗日益强势的文官集团的手段。】

【朱祁镇当时22岁,正值血气方刚之年,且己亲政多年,具备独立决策的能力,如果没有这一场土木堡之变,那么他也算不上是一位昏君。

而这段时间,大臣曾多次劝谏反对亲征,兵部尚书邝埜曾急得磕头流血劝谏:"粮草仅够十日,大军尚未集结,亲征必败!

但英宗却执意出兵,从决策到出兵仅用了两天。如此迅速的决策过程,足以表明亲征是朱祁镇个人意志的体现,他本人对亲征有着明确意愿,并非单纯受王振操控。】

“昏君”奉天殿外的朱元璋眉头紧锁,重重摇了摇头。不管是自作主张瞎折腾,还是被宦官哄得晕头转向,那朱祁镇,都逃不了昏君的名头,注定要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他背着手来回踱了几步,目光扫过殿前侍立的身影,对着不远处的毛骧扬了扬下巴。

“陛下。”毛骧闻声上前,躬身行礼,垂着眼帘静待吩咐,周身气息沉静如渊。

“毛骧,前些日子天幕上提过,老西弄出来的那个锦衣卫,”朱元璋停下脚步,语气带着几分审视,“他们手里的权柄,你看在眼里了?”

“臣不敢怠慢,时时留意着。”毛骧颔首应道。那锦衣卫执掌缉捕刑狱,能把天下动静都收进眼底,让帝王在宫里就能把外头的事摸得一清二楚,其间厉害,只用“可怕”二字己不足以形容。

“既是看明白了,你就照着这条路子办。”朱元璋指尖在石栏上轻轻叩了叩,“如今那些武将勋贵根基太深,动不得。你先把心思放在朝中的文官身上,给朕盯紧了。”他抬眼望向天幕,眼神锐利如刀,“文官抱团抗衡皇权?这种事,在咱大明朝,绝不能有!”

“臣,遵旨。”毛骧应声时没有丝毫犹豫。他本就是朱元璋手中最锋利的刀,陛下指哪,他便斩向哪。

“去吧。”朱元璋挥了挥手,目光重新落回天幕。这次天幕把文官如何压制武将勋贵的旧事扒得明明白白,对他而言,倒也算是个警醒,正好借着这机会,想办法把文官群体的气焰压一压,攥紧了手里的权柄。

德州官驿内,朱棣脸色愈发凝重。天幕上说得明白,永乐大帝在位时尚且能压着朝堂文武,让两边势均力敌;可到了仁宣两朝,文官集团便渐渐冒了头,虽说多半时候还肯与皇权合作,却己是隐隐有了坐大之势。

最让他心头沉郁的是英宗

最新小说: 黑莲花长官杀疯了 我以修道镇万界 六零奶团被读心,带飞全家成团宠 金枝藏羽 全职业体验系统林逸纪倾颜 桃源乡村 只有你知道 光环之修真者颠覆星盟 神君非要和我成亲 香引奇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