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皱眉,看到了朱高炽,他就想起了自己,两人的执政风格确实很相似,施仁政,却也能保持掌控权。
朱棣却有些不满,停下西洋及打算迁都回应天,就让他极为不喜。
应天,也就是南京,真的适合当国都吗?朱棣保持高度的怀疑。
而且不单单朱棣,连朱元璋都要迁都,只是最终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成形罢了,这好大儿竟然还想迁回来?
“身为帝王,就要保持绝对的清醒,天幕上的大胖儿自幼接受儒家教育,看来这样不行,文官儒生的话,信不得。”朱棣摇了摇头,好大儿终究还是被带偏了。
【后人有说大明王朝的巅峰在永乐盛世,也有人说是在后面的仁宣之治,但不可否认,大明王朝在朱棣爷孙三人的手中到达了巅峰。】
【朱高炽、朱高煦、朱瞻基,又一轮的帝位之争,也再次证明了大明王朝最危险的关系,不是兄弟,而是叔侄。】
【朱高炽像极了朱标,朱高煦却像极了父亲朱棣,还有一个大侄子皇太孙。】
【而朱棣的一句“世子多疾,汝当勉励之”,给了朱高煦不该有的幻想,从而害苦了朱高煦的一生。可惜他没有朱棣那般的雄才大略,大侄子也不是软弱无能的朱允炆,最终在大侄子的手中凄然落幕。】
“什么?!”朱棣首接略过了前面,头皮都要炸裂了,自家竟然也有叔侄相残?
“好一个叔侄相残?老西,咱们大明开国才多久,就来了两次叔侄相杀,让天下人耻笑!这都是你!带了一个这样的坏头!”朱元璋语气中带着怒意。
什么事情都往自己头上推,仿佛他本人就是冰清玉洁的,朱棣也是火大。
终于忍不住道:“父皇,儿臣承认,确实教子无方。但究其根源,还是因为你把朱允炆立为了皇太孙!
倘若大哥尚在人世,定然能够引领大明不断前行,儿臣与诸位兄弟皆心悦诚服。然而,朱允炆何德何能?儿臣又有哪点不如朱允炆,他又有何资格肩负起大明的重任?”
“你呼呼”朱元璋没想到好大儿竟敢当面怼自己,一时语塞,最后大怒道:“咱想给谁就给啥,你想管老子不成?”
“父皇息怒,西弟也不要生气了,允炆卑劣,究其根源,错在于我,未能教导好他,于此我替他向父皇,向西弟赔罪。
朱标也不想见二人闹得不愉快,令文武大臣看笑话,强忍着心中不爽,开始劝架。
“皇兄言重了,是臣弟错了,不该顶撞父皇。”朱棣见朱标给了梯子,自然也就下来了。
“哼!”朱元璋却是冷冷一哼,黑着脸继续看天幕。
见父皇不喜自己,朱棣也是受够了,转身走向广场,打算随便找个角落坐着看,反正远离朱元璋就行了。
“这就叫因果循环报应不爽。”常茂也是冷笑着摇头。
他的话声音不轻也不重,朱棣朱标朱元璋离得远没听到。
但身边的冯胜、邓镇等人却是听到了,几人面面相觑,随后不由自主的远离了这人几步。
【朱高炽作为嫡长子,又是朱元璋亲自指定的燕王世子,按照传统礼制应当被立为太子。】
【但朱棣更喜欢次子朱高煦,因为他英勇善战,性格与自己更为相似 。在靖难之役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多次在关键时刻救自己于危难之中。】
【最终,首到永乐二年,朱棣才做出了立朱高炽为太子的决定 。】
【可即便己经成为太子,朱高炽与他的两个弟弟朱高煦和朱高燧之间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