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七的吴家村,满是欢腾。前一日猎杀野猪时,壮丁们不仅抬回了三百斤重的大野猪,还顺带将藏在草丛里的五只半大野猪崽一并带回了村。此刻,这五只小家伙缩在晒谷场的草堆旁,黑黝黝的皮毛沾着未化的雪粒,小眼睛怯生生地盯着围观人群,嘴里偶尔发出 “哼哼” 的细弱声响,模样倒比成年野猪温顺不少。
叶青云拨开围着看热闹的村民,蹲下身仔细打量这几只野猪崽 —— 它们也就半尺长,尖尖的獠牙还没冒头,身上的鬃毛软软贴在背上,凑过去时,只会往草堆深处缩,全然没有成年野猪的凶悍。“这几只可不能杀。” 他突然开口,声音让喧闹的场面瞬间安静下来,“杀了顶多添一顿肉,要是能驯养成家猪,以后咱们年年都有稳定的肉食来源,比这一次的野猪肉划算多了。”
这话一出,村民们顿时议论起来。李猎户皱着眉,手里的旱烟袋都忘了点:“青云啊,你是不知道,野猪性子野得很,就算是崽,长大了也未必服管,万一发起狠来咬人、撞栅栏,可咋整?” 王二妮也凑过来,看着缩成一团的野猪崽,语气带着担忧:“咱们村以前就养过鸡,连羊都没养过几只,哪懂驯野猪的法子?要是养死了,或是让它们跑了,可就白忙活了。”
叶青云却早有盘算,他转头看向人群外正帮着处理大野猪肉的父亲李道然,朗声道:“爹,您以前在镇上铁匠家待过,见过人家养猪,还懂木工活,这驯养野猪崽的事,您来牵头再合适不过!先搭个结实的栅栏和猪栏,把它们圈起来,再慢慢摸索喂食、驯性子的法子,肯定能成。”
李道然放下手里的屠刀,擦了擦手走过来,伸手轻轻碰了碰一只野猪崽的脊背。小家伙吓得浑身一颤,却没敢张嘴咬人,只是往同伴身边挤了挤。他点点头,眼里露出几分信心:“成!这事儿我接了。不过驯养野猪是个慢功夫,急不来,咱们先把圈栏搭好,给它们安个安稳的窝,再一步步来。”
当天下午,驯养野猪的计划就紧锣密鼓地推进起来。李道然带着王五、铁牛等几个壮丁,先去村西的竹林砍竹子 —— 竹子韧性好、耐潮湿,用来做栅栏既结实又省钱。他们专挑碗口粗的竹子砍,放倒后削去枝丫,再用篾刀劈成三尺长、两指宽的竹片,码在空地上晾晒,去除水分防止霉变。另一边,叶青云则带着人在村南的空地上清理场地,这片地离村民住房远,又靠近水源,正好用来做猪栏。他们把地里的石头、杂草清理干净,在场地四周挖了一尺深的沟,用来固定栅栏的竹片。
李道然拿着墨斗和尺子,在地上仔细画出栅栏的轮廓:“栅栏得做五尺高,野猪崽现在小,可长起来快,高些能防止它们以后跳出来;竹片之间的间距不能超过三寸,免得小家伙从缝里钻出去跑丢。” 他一边说,一边示范着将竹片垂直埋进沟里,每埋一根就用夯土把周围的土砸实,确保竹片稳固。竹片的顶端还特意削得尖尖的,既能防止野猪往外撞,也能挡住山里的黄鼠狼、野狗等野兽,保护野猪崽安全。
村里的妇女们也主动过来帮忙。耶律娟带着几个姑娘,用结实的麻绳把相邻的竹片缠紧,减少缝隙;还在栅栏内侧铺了一层柔软的茅草,免得野猪崽跑动时被竹片划伤。“李伯,夜里天寒,咱们要不要在栅栏里搭个棚子?” 耶律娟指着场地中央,提议道,“不然野猪崽冻着了,怕是不好养活。” 李道然觉得这主意周到,立刻让人砍来几根粗木杆,在场地中央搭了个简易的棚子 —— 棚子顶铺上厚厚的茅草,四周用竹片围出三面挡风墙,只留一面朝向阳光,既暖和又能透光。棚子底下还铺了一层干燥的稻草,当成野猪崽的 “窝”。
等栅栏和棚子都搭好,已是腊月二十八的傍晚。李道然小心翼翼地让人把五只野猪崽抱进栏里,刚一放下,小家伙们就扎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