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没亮,林乔就摸黑起床了。母亲张秀兰已经生好了煤炉,正在给她热昨晚烙的饼子。
林乔点点头,把热乎乎的烙饼包在油纸里,小心地放进挎包。里探出头,睡眼惺忪地说:\"姐,给我带点山货回来\"
纺织厂大门口,一辆解放牌卡车已经发动,排气管突突地冒着白气。司机老陈是个四十多岁的黑脸汉子,正蹲在车头检查机油。
车厢里已经堆了几个麻袋,看样子是带去交换的工业品。林乔小心地坐定,把介绍信和采购单又检查了一遍。的任务进度条显示为0,但50积分的预支点数已经到账,让她能兑换所需技能。
卡车驶出城区,柏油路渐渐变成了砂石路。深秋的田野一片枯黄,远处山峦起伏,笼罩在晨雾中。林乔第一次看到这个年代的乡村景象,不禁趴在车窗上张望。
随着太阳升高,路况越来越差。卡车开始爬坡,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摇晃。林乔紧紧抓住车门上的把手,还是被颠得东倒西歪,胃里翻江倒海。
水壶里的水有一股铁锈味,但确实让林乔好受了些。她感激地冲老陈笑了笑,却发现老陈的眉头突然皱了起来。
林乔也跟着下车,山风立刻灌进领口,冻得她一哆嗦。老陈从车底取出工具和备用胎,动作麻利地开始换胎。林乔想帮忙,却发现自己连扳手都拿不稳。
林乔尴尬地退到一旁,看着老陈熟练地操作。远处山坡上,几个衣衫褴褛的孩子好奇地朝这边张望。他们脚上的布鞋破得露出脚趾,但眼睛却亮晶晶的。
林乔兑换了五块奶糖,装作从口袋里掏出来,朝孩子们走去。孩子们一哄而散,只有一个个子最矮的男孩没跑远,怯生生地看着她。
男孩犹豫了一下,飞快地抓过糖塞进嘴里,眼睛顿时睁得溜圆。他含糊不清地喊了几句方言,其他孩子又慢慢聚拢过来。林乔把剩下的糖分给他们,孩子们如获至宝,有的舍不得吃,小心地藏进衣兜里。
中午时分,卡车终于驶入红星公社大院。一个五十多岁、穿着褪色中山装的男人迎了出来,身后跟着几个年轻干部。
赵书记接过介绍信仔细查看,又上下打量林乔:\"这么年轻就当采购员?有二十了吗?\"
赵书记哈哈一笑,转头对身后的人说:\"看看,城里姑娘就是不一样,说话多客气。走,先去食堂吃饭,边吃边谈。\"
公社食堂是一间低矮的土坯房,里面摆着几张粗糙的木桌。午饭是玉米面窝头、咸菜和一碗飘着几片菜叶的清汤。林乔学着其他人的样子,掰开窝头泡进汤里。
赵书记眼睛一亮,接过信封看了看,脸色缓和许多:\"小林同志很懂行嘛。这样吧,鸡蛋我们尽量凑,不够的部分用木耳和香菇补上,怎么样?这些山货营养也好。\"
谈判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林乔运用系统技能,一边计算等价交换比例,一边观察对方反应,最终达成了协议:二百八十斤鸡蛋,外加五十斤干木耳、三十斤香菇。作为回报,她交出了二十张工业券和五丈布票。
仓库里堆满了麻袋,几个社员正忙着过秤。,立刻发现靠墙的几袋花生成色较差,有些已经发霉。她不动声色地走过去,随手抓起一把。
赵书记脸色一变,转头呵斥负责的社员:\"怎么回事?不是说了把好关吗?小林同志眼真尖,我马上让人重新筛一遍。\"
最终验收持续到太阳西斜。林乔一丝不苟地检查每一样物资,连鸡蛋都一个个对着光照,挑出十几个可疑的。公社干部们从最初的轻视变成了佩服,连老陈都对她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