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秋季学期(3 / 6)

望着读信,从中攫取精神力量。

报社转交的读者的信不乏出自一些高知识分子之手,有时文薰亦能从他们的评论、意见中学到新鲜东西。她是个愿意虚心向别人请教的人,每次学到了有用之物,都会回信给报社,托编辑进行转交。她也从巧珍寄来的信件中感受到了她的成长。眼瞧着不过一个月,连大字都写不太好的巧珍,也开始有模有样的写起信来了,这种直观的进步更让她觉得自己的决定没有做错。

她在来信中跟文薰提到了很多东西,事无巨细的生活,以及潘老师对她的指点。快入冬时,刘小姐还在来信中向文薰请教穿搭。居然会关注生活了,这更加是质的改变。

至于霞章那边,因为手头有了工作,最近二人信中多有专业方向的交流。文薰还跟他分享了自己去辜老师创办的,妇女学校中的所见所闻。除了学生方面的情况,她还见到了一些教育大环境上的问题。辜老师在金陵城中创办的学校共两所,一所类似于职业学校,一所是那种读满一年便能毕业的速成学校。两所学校招收学生的要求不一。总之,中国之妇女们要想走入社会,这类学校是不能少的。为了能给妇女们创造合适的学习环境,辜老师的学校只收取适当的学费。微薄束格何以能支撑学校运转?便只能用自己的钱贴补。辜老师说,郭滔先生那幅《南乡小肆》的拍卖所得,后来都转手交给了她来建设学校。

文薰听得动容,也想捐钱,辜秀宁便笑道:“我哪能收你的钱?砚青每年也有一笔资金支给我,我再收你的,可不是让你们家捐两回钱?”文薰却坚持:“我们是今年才做的夫妻,自然可以分开算一次。”待到明年,再将二人的心意合二为一亦不晚。除了身边文人朋友们的帮扶,辜秀宁还会和妇女学校的老师们去像金陵城中的富商寻求捐款。这种情况在现在的国内不算少见,例如霞章所在的临安大学,便是校长郑鸿基先生在一众商界中奔走,才能省去贫寒学子们的高昂学费。从10月到11月,文薰除了执教授课愈发熟练,也变得更加了解这个国家。11月底,在寒气的袭击下,各大校园里逐渐刮起了一股“毛线风”。不仅学生们好玩毛线,老师们受到影响,也开始在闲暇时间织毛衣。文薰瞧着确实是个消遣的好方式,也买了工具来跟着学。她时间不多,经验不够,便拆拆改改,最终织成了一条蓝灰色的围巾。王妈一看就知道她是织给姑爷的。

哪怕是完成了一项“作品”,文薰对这项游戏的热情依旧不减。她仔细去挑选新的毛线,学习新的针法,竟是发下宏愿,要给霞章织一件毛衣。王妈笑道:“凭小姐的速度,想是姑爷明年才能穿上。”文薰也不泄气,“明年就明年,总归他又不缺衣服穿。”王妈感慨,“傻丫头,有这手艺,给自己织嘛。”文薰哼哼了一声,“我不爱穿,怪闷的,还显胖。"1王妈这下明白了,伸手去点她的脑袋,“天底下再没有比你更臭美的姑娘了。”

文薰不以为耻反以为傲,“就臭美。”

她最近还去做了头发呢。

她就是爱美,最好能让她一辈子臭美。1

过了没两天,吴妈送了张单子来。

“少奶奶,这是要往临安带给少爷的冬衣,您请过目。”不需多问,这单子肯定是莫太太让拿的。

她办事都有惯例,文薰哪会插手?

但该有的形式还是不能丢,便顺着她们接过,“谢谢吴妈。”文薰本来打算看看便也罢了,不成想吴妈又补充:“太太还说了,您要是想稍什么给少爷,也是可以的。”

文薰立马想到。

“您稍待。”

她转身兴致勃勃地去了房间,将织好的围巾取了过来。“方便捎上这个吗?”

吴妈接过,“哟,这是围巾?”

“是啊。”

“是少奶奶亲手织的?”

文薰心里自豪,嘴上却谦虚,“我第一次织,不会挑什

最新小说: 师门骗我来古代搞批发 重生回摄政王少年时 杀手隔壁小饭馆(美食) 幸村有病,但有才 郡主的旧情人回来了 北宋生活日常 和杀手私奔 婚吻青梅 给我一百零花钱[年代] 海雪弥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