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其他类型 > 重返1992:从菜市场开始 > 第五章: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第五章:兵马未动,粮草先行(2 / 3)

他又看到另一个戴着草帽的贩子,递给一个菜农一支“红塔山”香烟,两人称兄道弟地聊了几句,最后以一个比市价低一分钱的价格,包圆了一车品相极好的青椒。

李谨诚不动声色地将这一切记在心里。他在笔记本上飞快地写着:

-&bp;番茄:&bp;品相一般,一毛;品相好,一毛两角。菜农老实,可压价。

-&bp;青椒:&bp;均价九分。脸熟、会拉关系,有优势。

-&bp;黄瓜:&bp;普遍八分。有个戴眼镜的年轻人,菜最新鲜,但不让挑,要价八分五,不还价。性格倔,但货好。

他不仅记价格,还记人。

他发现,那些天不亮就赶到市场的第一批菜农,菜品往往最新鲜,但因为急着卖完回家干农活,价格上反而有商量的余地。而那些**点钟才慢悠悠到场的,很多都是“二手贩子”,他们的菜是从更远的产地批发来的,价格高,而且油滑得很。

一个上午的时间,李谨诚几乎把整个市场逛了个遍。他甚至没花一分钱,就摸清了十几种主流蔬菜的底价、质量辨别方法,以及至少五六个值得长期合作的、朴实菜农的相貌和摊位大概位置。

他的笔记本上,已经密密麻麻地记录了三页纸。那上面,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一张通往财富的、最精准的藏宝图。

下午,城西,纺织厂家属院菜市场。

如果说城东批发市场是“产地”,那城西这个零售菜场,就是李谨诚选定的“战场”。

下午两点,市场里人流稀疏。李谨诚花两毛钱,在路边摊买了一碗凉茶,然后找了个能俯瞰整个市场入口的树荫角落,蹲了下来。

他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猎人,耐心地观察着自己的猎场。

两点到四点,是市场的“休眠期”。摊主们大多在打盹、聊天、或者整理上午剩下的蔫菜。顾客寥寥无几,大多是些不用上班的老头老太太,买菜时为了几分钱能磨蹭半天。

李谨诚在笔记本上写下:下午四点前,非黄金时段,不宜出摊。

四点半一过,情况骤变。

随着附近纺织厂、机械厂的下班铃声响起,人流如同潮水般,从四面八方涌向菜市场。骑着“永久”、“飞鸽”自行车的工人们,一手扶着车把,一手拎着饭盒,车铃按得叮当响。穿着的确良衬衫的女工们,三五成群,叽叽喳喳地讨论着晚上做什么菜。

整个菜市场,在短短十分钟内,就从昏昏欲睡中被彻底激活!

李谨诚的眼睛亮了。他拿出笔,开始画市场的简易地形图。

入口处第一个摊位,卖的是豆腐和豆制品,人流量最大,但顾客停留时间短,属于“快进快出”型。

市场中段,几个卖肉的摊位连在一起,是人流最集中的地方,顾客会在这里反复比较,形成一个天然的“人流漩涡”。

他注意到,“漩涡”旁边,有一个卖葱姜蒜的小摊,生意总是络绎不绝。因为很多人买完肉,都会顺手带点调料。

李谨诚的笔尖,在肉铺旁边的一个空位上,重重地画了一个圈,旁边标注:黄金摊位!可辐射核心客流!

就在他全神贯注地进行“战略规划”时,一个不和谐的场景,闯入了他的视线。

两个二十岁上下的青年,一个留着当时最时髦的飞机头,另一个脸上有一道浅浅的刀疤,嘴里叼着烟,吊儿郎当地在市场里晃悠。他们不买菜,也不卖菜,只是从一个个摊位前走过。

每经过一个摊位,摊主都会抬起头,脸上露出或讨好、或畏惧的神情。有的摊主会主动递上一支烟,有的则从钱盒里,摸出一张一元或两元的零钱,不着痕迹地塞到他们手里。

两人收了钱,也不多话,继续晃向下一个摊位。

当他们走到一个新来的、卖水果的摊位前时,那个外地口音的摊主似乎不懂“规矩”,只

最新小说: 我真的只想当老实人的(女尊) 世纪美人模拟器 三分白[先婚后爱] 酸果新痕 白切黑男二攻略计划 全息哨向,但是恋爱游戏 和亲草原糙汉后 年代大佬的报恩小娇妻[八零] 宫廷女子图鉴 穿进男频文后要杀死恋爱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