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大强家里的电灯装得有点多,厅、房间、厨房、冲凉房,甚至屋檐都装了一盏,再加上他家的电视机,可以预料,他家的电费将比其他家多很多。
电费的事,苏大强没放心上,以后还会把电风扇、洗衣机、冰箱等家电都安排上。
拉入室电线的时候,他就特意让人用高规格的电线,就怕电线超负荷。
“爸,可以放电视了吗?”苏秀秀忍不住问道。
电视机都捧出来了,摆在电视桌上。
没错!为了摆那台电视机,苏永安还特意请他师父帮忙打造了一张电视桌。
“放吧!”
话毕,苏大强先给大家示范,如何操作。
把插头插上,启动电源键,把电视机自带的天线展开,转动调台的旋钮,很快就接收到一个央视台。
现在的天线分室内天线和室外天线。
若主要观看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仅需使用室内天线,它由两根可伸缩的金属棍组成,中间还配有一个圆环。
使用时,人们会伸展天线;不用时,则可缩回。当信号不佳时,只需在屋内轻轻转动天线,直至画面清晰为止。
然而,若想收看更多地方台的节目,室外天线便派上了用场。这种天线通常由大约十根铝管精心组合而成。在购买电视机时,一些厂家会随赠室外天线,而另一些则不会。
架设室外天线需要一根至少七八米高的竹竿。当然,如果天线前方没有遮挡物,竹竿的高度可以灵活调整。
在安装时,首先将天线稳固地固定在竹竿的顶部,接着连接一根扁平的平行线到天线,最后将竹竿立起并与一根固定好的木桩绑紧。
安装完成后,一个人在户外负责转动天线,另一个人在室内通过电视信号质量来指挥调整天线的方向。
相信很多七零八零后的人都干过这种事。
“有台了,有台了。”苏永乐等人激动道。
不过,画面还有些雪花,不够清晰,苏大强转动天线,调整最佳的位置。
他暗道可惜,现在“锅盖”还没流行,不然搞一个“锅盖”,能看的电视台可就多了,只要是卫视台,基本上都能接收到。
那玩意叫卫星锅,1983年左右,我国农村开始推广卫星电视接收设备,到2000年前后达到大规模使用阶段。
所以,还得等两三年。
最好是能收到港岛的电视台,比如TVB等。
现在内地的电视剧实在太少了,远远比不上港岛那边丰富。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我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是1980年拍摄的《敌营十八年》。
有人可能会质疑,表示1958年拍摄的《一口菜饼子》才是第一部电视剧。
其实都没错,但《一口菜饼子》只有一集,才二十分钟的内容,它算不上连续剧。真正称得上连续剧的,是《敌营十八年》。
港岛那边就不一样了,这时候已经出现大量的武侠电视剧,领先内地太多版本了。
“明天把外接天线也弄一下,可以多收一两个台。”苏大强说道。
像他们这种山区,即便是把室外天线算上,通常也就三四个台而已。
没过多久,就陆陆续续有人打着手电筒过来,都想一堵电视的“风采”。
对他们来说,收音机都是稀罕物,更别说电视机了。
“让老人坐里面,你们外面站着。”苏大强把几个年轻人轰了出去,还让秀秀拿出瓜子、花生之类,分给大家吃。
屋里的椅子、凳子不多,青壮年只能站着。
王队长也维持秩序,现场指挥。
“强叔,把声音开大点呗!我们站后面都听不见。”一个小伙子都被挤到了屋外去。
好家伙!
这还能看得清楚电视画面吗?
看这场面,苏大强又是一阵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