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都市言情 > 大明:从锦衣卫开始镇压朝堂 > 第403章 制霸日本不如搞金融

第403章 制霸日本不如搞金融(1 / 4)

第403章 制霸日本不如搞金融

就在正德七年的这一次日本朝贡中,发生了严重的贸易摩擦。

而日方外交人员提出了两大诉求。

第一个诉求,商品贸易的价格,必须严格按照之前的指导价来交易。

另外一个诉求是,有几个明人,如孙瓒、高老官、潘五等辈,说是帮着日本使者贩卖带来的私货,结果骗了东西就跑了。这些东西价值大约五百两,这都快三年了,有没有人管管啊?

嗯……,日本人自己的《壬申入明记》里写的,污蔑的可能性很大。

我天朝上邦,不应该啊。

那么,为什么满朝文武,对这种朝贡贸易口诛笔伐,说的一无是处呢?

原因有如下三点。

第一,贸易上确实有利可图,但是地方政府要招待使团的食宿,有的时候对方的使团润来了,就死活不走,福利这方面是完全白给的。

地方政府既不想掏钱当冤大头,又不想时间久了闹出外交风波,惹得自己不痛快,所以对朝贡这件事颇为抵制。

这一块的因素大约占全部理由中的1%,毕竟的不是我的钱。

嘻嘻。

第二,朝廷的朝贡体系中,有一个巨大的亏空项。那就是川、藏方面的番人。川、藏那边的番人进贡的物品,大多是刀剑、铁甲,以及僧制品。

川、藏番人的冶炼技术一般,刀剑、铁甲之类的质量根本不够看,他们创汇主要是靠活佛们死后的僧制品。

大明这些年收到的僧制品,计有佛骨十万多斤,佛牙八千多颗,舍利子堆积如山。

这些僧制品几乎没什么用处,而大明对他们的赏赐,则是以丝绸,生绢和大明宝钞为主。

这就产生了巨大的亏空。

划算吗?

其实还是很划算的。

很多人认为大明对雪区只是理论统治,其实并不然。

元代的时候,朝廷对雪区是以流官万户管理,到了明代,管理雪区的就成了世袭的教王。

从流官,变为世袭,看似是统治权降低了,但是从政治结构来看,却不能这么算。

元朝的时候管理雪区的流官,并不是由朝廷进驻的,而是由本地势力推举的,这就让这个流官失去了朝廷羁縻地方的意义。

再加上这是个以宗教为主的地区,这样一个行政官员,又能发挥出多大的本职作用呢?

明朝的时候,以世袭代替流官,看似是统治权退步了,但是却在事实上,把一个能发出整体声音的雪区肢解了。

雪区的统治结构,由原先的公推万户,变成了七王并立。

七王分别为阐化王、阐教王、护教王、赞善王、辅教王、大宝法王、大乘法王。

阐化王、阐教王、护教王、赞善王、辅教王瓜分其地,五王各据一方,建立起了自己的世袭世系。

大宝法王和大乘法王则在宗教上统治他们的思想。

分裂之后的雪区,不再具有个体意识,而是直接接受明廷的垂直领导。

法王们没事就派人进京,美美的享受着明帝国的好日子。

教王们也以封君的姿态,事事都要大哥点头。

而明帝国呢,克服了重重困难,做了一件看似更不划算的事情。

那就是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修通了从雅安入藏的驿路。

永乐五年朱棣对阐化王下诏:“谕帕木竹巴灌顶国师阐化王同护教王、赞善王、必力工瓦国师、川卜千户所,必里、朵甘、陇三卫、川藏等簇,复置驿站,以通西域之使。”

与此同时,命令“都指挥司刘昭、何铭等往西番、朵甘、乌思藏等处设立站赤,抚安军民”。

“令所辖地方驿站有未复旧者,悉如旧设置,以通使命。”

在汉藏百姓的共同努力下,总共了七年的时间,“自是道路毕通,使臣往还数万里,无

最新小说: 三源基因之空白垠 爷恶奶坏?分家!我从破屋搬豪宅 我一个F级天赋搬空副本很合理吧 意外获得修真传承,我要逆袭 盗墓ooc小剧场 重回1985悠闲水乡 重生章鱼,无限吞噬成克苏鲁 重回60年代不遗憾 我靠透视捕鱼养娃,不小心成了神豪 暑假家访,女儿毒宠吓坏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