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朝,乾清宫。
朱厚照盘膝坐在地上,闭目打坐。
一缕缕灵气在体内流转,将周围的寒意尽数驱散。
站在一旁小心侍候的刘瑾眼眉低垂,眼神深处满是敬畏之色。
良久,随着灵气运转过一个大周天,朱厚照体内灵气悄然多出一缕。
“呼!”
朱厚照睁开眼睛,看向一旁的刘瑾。
“李卿他们到了吗?”
刘瑾闻言连忙恭敬回道:“回陛下,李阁老他们方才便到了,一直在殿外候着。”
“奴婢现在去宣他们进来?”
听到刘瑾说李东阳他们早就到了,朱厚照心中有些感慨。
自从自己去了一趟景泰朝回来后,京城的这些官员们对自己便奉若神明,恭敬异常。
就连李东阳这些个阁老们,如今都不敢打扰自己修炼,而是恭恭敬敬的在殿外等待。
要知道现在可是二月份,天还冷着呢。
李东阳都快七十了,也是难为他了。
“让李阁老他们进来吧。”朱厚照点头道,“另外,以后李阁老他们到了,若是朕不得空,便先将他们引到偏殿等候。”
“都是朝中重臣,冻坏了身子不值当。”
“奴婢遵旨。”
刘瑾恭敬点头,随即躬身转身离开。
片刻后,李东阳、杨廷和、王守仁三人走进殿内。
“臣李东阳、杨廷和、王守仁叩见陛下,陛下圣躬安。”
“朕安。”朱厚照点点头,“三位爱卿不必多礼。”
“李爱卿年纪大了,就别站着了。”
“刘瑾,给李阁老赐座。”
一旁的刘瑾闻言当即搬了个锦墩放在李东阳身后。
“臣,谢陛下厚恩。”
李东阳恭恭敬敬的说完后,这才坐在了下去。
杨廷和和王守仁两人就这么站在一旁,心里也没什么感觉。
主要是人家李东阳都快七十多岁的人了,他俩一个48一个34,实在是没什么好攀比的。
“李卿,考成法如今推行的如何了?”朱厚照不等三人开口,便主动问道。
自三个月前,朱厚照自景泰朝回来之后,便召集内阁,欲要进行改革。
大明自洪武元年立国,到现在的正德元年,已经138年了。
虽然看上去繁花似锦,甚至刚刚过去的弘治朝在历史上还得到了弘治中兴的评价。
可知道历史走向的朱厚照十分清楚,这一切只不过是烈火烹油罢了。
而欲要改革,第一步便是肃清吏治。
否则王安石变法,便是前车之鉴。
好好的一个青苗法,愣是让下面的人把一个益民之法变成了害民之法。
考成法便是朱厚照用来肃清吏治的一柄利刃。
考成法,其实就是一种针对全体官员的考核制度。
简单来说,就是先把官员应办的事情记载一个账本上,然后由六部和都察院逐月进行检查。
说白了,就是古代版的KPI指标考核。
和以往六年一次的京察以及三年一次的大计相比,考成法大大提升了考核效率。
最重要的是,考成法,实际上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官僚的控制。
只要考成法能够顺利推行,朱厚照下一步无论是要做什么,都会方便很多。
听到朱厚照的话,李东阳当即起身恭敬回道:
“回陛下,臣年老体衰,此事大多由杨阁老主持,臣不过是在一旁敲敲边鼓罢了。”
“臣请让杨阁老回答陛下这个问题。”
李东阳看的清楚,如今的陛下乃是天纵之资。
不光有穿越时空之能,还提出了考成法此等精妙之法。
若无意外,将来必然是一位千古之明君。
而杨廷和和王守仁都是毫无疑问的大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