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李川一同落选新赛季首次训练的其他湖人队球员为:
孙悦、DJ-姆本加、克里斯-米姆、卢克-沃顿。
除卢克-沃顿伤病缠身,仍在康复期外。其他几个,要么是跟李川一样的新秀,要么就是多年固定“饮水机”。
他们习以为常。
李川也不着急。
总冠军级别的球队意味着他们阵容完整,结构稳定,不可能轻易打破。或者不可能为他这个落选秀轻易打破。
化学反应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
他也还需要学习什么叫“三角进攻”。
站在场边,看着场上你来我往,他的脑海里,出现了系统提示音:
“即便是一名老将,在总冠军级别的球队获得稳定的上场机会,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这需要时间,也需要时机!”
“作为老将,这种时候,就应该保持耐心,在机会到来的时候,利用征战联盟多年养成的丰富经验,迅速融入球队战术体系。”
“叮,恭喜宿主获得‘战术速通’徽章!”
“战术速通(永久):宿主对于新战术的学习能力加快,第一次观看战术演练,就可基本了解战术内核!”
徽章没出来之前,李川只觉得双方跑位杂乱,犹如一团乱麻,本想着等训练赛结束,主动找菲尔-汉迪等助教沟通一下。但拥有了徽章,场上这些人的跑位,他犹如揪住了解套的一个线头,将这团乱麻全部理顺了。
训练赛半场结束,李川也对训练赛“三角战术”有了基本的认知。
“怪不得都说三角战术是巨星战术!”
联盟大部分战术都是围绕巨星,为队内核心提供“增益buff”的打法。
对于这一点,李川很清楚。
然而“三角战术”给到巨星的自由度之高,是大学打了两年体系篮球的李川从未见过的。
“三角战术”的展开,主要依赖于球队中的两个“强点”。
也可简单定义为球队的“大当家”跟“二当家”。
作为“三角战术”的两个“强点”,他们只需要在自己觉得舒服的位置落位,然后接球,自有队友帮着拉开空间,让他们完成1v1或者1v0。
对于这两个“点”唯一的硬性要求,就是需要具备成熟的策应能力。
后来的卡梅隆-安东尼就是因为没有策应能力,打碎了“禅师”的“三角进攻”神话。
由于这两个“强点”的接球位置多在他们自己的“舒适区”跟“投篮热区”,角色球员拉开空间的站位就非常有讲究了。
距离过近,拉不开空间,距离过远,无法形成好的接应。
故而对于角色球员的篮球智商是一种考验。
原本明年替代阿里扎加入湖人的阿泰斯特,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时常在进攻端,迷失自己的位置。
李川倒是没有这方面的问题。
他的球商是得到孟菲斯大学主教练认可的。
另外,出色的无球跑动能力本身也包括了准确的落位判断。
——
训练赛后,便是个人的训练时间。
球员们三三两两地散开。
李川先是做了力量训练,回到球场,就看科比正在绕着三分线进行“三分投射训练”。
只见他从助教手里接球,完成一次次快速出手,球不断掉进篮筐,发出一声接着一声的“唰”!
李川心里骂了一句:
“真变态!”
光是这样的准头,他也能做到。
但科比这样的出手频率,考验的就不光是投篮能力了,还有身体协调性,以及身体耐力。
这些方面李川有不小的差距。
不过李川也没有妄自菲薄。
这个时期的科比算是联盟前三的球员,跟他有差距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