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克利和史密斯原本还以为杨雄会从球队贡献、球队战绩、队友实力等方面阐述场均出手35+的原因,没想到人家轻飘飘的一句“大模型量化的结果”就将此事揭过。
巴克利和史密斯不说是文盲,但对于什么统计与数学模型却是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
话题自然聊不下去。
毕竟杨雄身旁还站着哈佛大学的博士,不管是不是瞎扯的,两人可不想和博士对上,自曝其短。将出手次数太多废队友的话题揭过,巴克利看了一眼提词器,问:“阿道夫,掘金在你的带领下已经斩获14连胜,你觉得这样的连胜还可以持续多久?”
“如果可以,我当然希望一直胜利下去,但你知道的,这几乎不可能。”
看着镜头,杨雄道:“我之前说过,我是个团队型球员,我们追求胜利,对连胜却没有太大要求。”巴克利仔细看了杨雄一眼,发现他的说话风格和克利夫兰的詹姆斯有些相似。
他之前也采访过阿摊,发现两人的说话套路差不多,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你目前场均52分,有人称你为“现役张伯伦’,你认为这些人说的对吗?”
杨雄摇摇头,一脸坚定的道:“我是一个团队型球员。”
再次强调这点后,他才放松面部表情:“如果球队能胜利,哪怕场均只有个位数的得分,我也会毫不犹豫,为球队贡献自己的全部能量。”
巴克利笑而不语。
他打球的时候要是有杨雄这脸皮,说不定总冠军戒指早就到手了!
职业生涯末期才去火箭抱大腿,打算最后一搏。没想到去了之后,自己成了大腿,总冠军自然泡汤。“你有信心将场均52分保持下去吗?”
“为什么大家这么关心得分呢?”
杨雄一脸不解,很有老艺术家风范:“比赛就是为了胜利,如果球队需要我多出手,多得分,我自然责无旁贷。反之,如果输球了,场均52分又有什么意义呢?不过是数据刷子罢了!”
关键是你他妈赢了啊!
巴克利见杨雄好莱坞影帝附体,十分无语。
克利夫兰勒布朗,丹佛阿道夫,堪称联盟两大影帝,实在太会表演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在好莱坞补习班进修过。
哪像当初他们那个年代,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毫不顾忌。
“进入联盟以来,每次打强队,你总能砍下高分。之前在斯台普斯中心对阵湖人,你拿下71分。现在主场对阵马刺,你觉得自己能拿到多少分?”
“我说过,我不在乎得分!”
杨雄一脸无奈,双手一摊:“你知道的肯尼,得分并不能衡量一个球员的伟大,胜利才是!”“不过”
说到这里杨雄停顿了一下,看了TNT的两人一眼,才笑着说:“如果球队需要我拿更高的得分,我因为很愿意出力,毕竟我是团队型球员,是团队的一份子!”
巴里克与史密斯对视一眼,连续说了几个话题,杨雄一直围绕着“团队”和“我不在乎数据”来叙事,实在让他们有些绷不住了。
一个不在乎数据的人,为了球权赶走队友。
一个团队型球员,场均出手35+。
这个世界是如此的荒诞,充满了黑色幽默。
偏偏杨雄一直赢球,别人想黑他也不容易。
竞技体育,胜者为王!
只要能一直赢,别人是拿他没什么办法的。
迈克尔·乔丹没夺冠之前,一直被媒体称为“毒瘤”、“数据刷子”,每次倒在季后赛都会遭受媒体嘲讽。
但第一个三连冠以后,乔大爷风评一下子变成“具有领袖气质”、“完美无缺的胜利者”。媒体更是频繁提及“狗特”,将乔大爷列为狗特候选。
杨雄现在的风评其实还不错,除了出手次数多了点被媒体诟病外,其他方面都不错。
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