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里,烟雾缭绕。
陈明的话音落下,却没有任何人应和。
不是反对,也不是质疑。
是彻彻底底的,被震慑住了。
标准化。
模块化。
数据化。
这三个词,像三座巍峨的山峰,毫无征兆地出现在这群在各自领域里已经走到顶峰的专家面前,让他们第一次感受到了自身的渺小和前路的浩瀚。
那位最先提问的老专家,此刻嘴巴微张,手里夹着的香烟烧到了尽头,烟灰落在了裤子上也浑然不觉。
他不是没听懂。
恰恰相反,他是听得太懂了。
他穷尽一生,都在试图解决这三个问题,却始终被局限在“一个零件”、“一台机器”的桎梏里,从未想过,有人能站在如此的高度,将其归纳为一套完整、清晰,且环环相扣的顶层设计哲学。
“陈……陈总工。”
终于,老专家找回了自己的声音,那声音里,带着一丝因过度激动而产生的颤抖。
“标准化和模块化,我们咬着牙,拼了命,或许还能摸到边。”
“但是……”他指着黑板上“数据化”那三个字,眼神里流露出一丝深深的无力。
“这个,太难了。”
“难于登天。”
何司令也看向陈明,他的表情无比严肃。
他知道,这才是陈明这套宏伟蓝图里,最脆弱,也最致命的一环。
“陈总工,你可能不完全了解我们现在的状况。”
另一位负责后勤装备统计的军官苦笑着开口。
“我们不是没有数据,我们的数据,堆积如山。”
“每一颗出厂的子弹,每一门火炮的寿命,每一次车辆的维修记录,都有案可查。”
“但它们,都是用纸和笔记录下来的。”
“它们躺在全国各地,成百上千个仓库的档案柜里,想要把它们关联起来,进行一次最简单的横向对比分析,你知道需要多少人力和时间吗?”
他伸出五根手指。
“去年,为了统计全军区卡车的平均故障率,我们组织了五十名精通算盘和统计学的大学生,关在屋子里,不分昼夜地算了整整三个月。”
“我们消耗的算盘珠子,能装满两个麻袋。”
“消耗的稿纸,堆起来比我还高。”
“而我们得到的,仅仅是一个模糊的、充满了各种估算和误差的,大概数字。”
他的话,让会议室里刚刚燃起的那一丝狂热,迅速冷却了下来。
是啊。
没有计算机。
没有数据库。
陈明脑海中那些只需要敲几下键盘就能完成的数据建模和性能分析,在这个时代,需要用无数人的青春和生命,用如山似海的纸张和磨损的算盘,去一点一点地堆砌。
这才是最恐怖的敌人。
它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扼杀着效率,吞噬着时间。
陈明沉默了。
他内心深处,第一次涌起一股强烈的无力感。
如果再晚七十年,哪怕是三十年,给他一台最原始的8086电脑,他都有信心,让华夏的军工体系,一步跨越半个世纪。
但现在,他手里只有算盘、稿纸,和一群刚刚学会看图纸的战士。
所有人都看着他,等待着他的回答。
他们希望这个年轻人能再次创造奇迹,能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他们闻所未闻的“神器”,来解决这个死结。
陈明缓缓地抬起头,他看着众人期盼的眼神,最终,只是摇了摇头。
“我没有办法,能让算盘变成计算机。”
他的声音很轻,却让所有人的心,都沉了下去。
“但是。”
他的话锋一转。
“我们虽然不能改变工具,但我们可以改变使用工具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