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朕,朱厚照,开局大杀四方 > 第7章 早朝风云,年号风波起

第7章 早朝风云,年号风波起(1 / 4)

天还没亮透。

紫禁城的角楼处,第一通晨钟已然响起。

“咚——”

钟声沉闷而悠远,在寂静的晨空中回荡,似在唤醒沉睡的宫廷。

太和殿前的广场上。

已跪满了黑压压一片官员。

绯色官袍的六部九卿在前,青衫皂靴,腰板挺得笔直。

青色官袍的各司官员在后,密密麻麻,像一片沉默的麦田。

他们连呼吸都压得极低,生怕发出一点声响。

只有朝靴踩在青石板上的“沙沙”声,在空旷的广场上不断回荡,格外清晰。

朱厚照坐在太和殿的临时宝座上。

那龙椅还蒙着白布,是为先帝守孝的规制。

布上绣着暗纹云纹,在晨光中若隐若现。

他身着素色龙袍,袖口绣着暗龙纹,没有用金线,却依旧透着威仪。

这个十五岁的少年,脊背挺得比殿外的铜鹤还要直。

御座下的金砖地,被宫人们擦得锃亮,能照见人影。

那光影中,倒映着他年轻却深邃的眼眸,像两口浸在寒潭里的古井。

“陛下,吉时到。”

司礼监掌印太监李荣捧着奏本,尖细的嗓音划破寂静,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音。

朱厚照微微颔首,指尖在宝座扶手上轻轻点了点。

早朝,就此开始。

大明朝的朝会,是太祖爷朱元璋定下的铁规矩。

洪武年间,百官凌晨三点就得在午门外候着,风雨无阻。

天不亮便要进宫议事,迟到片刻便是大罪,轻则罚俸,重则廷杖。

到了孝宗朝,更是连午朝都加上了,一天两趟朝会,把文官们累得叫苦不迭。

可即便如此,也没人敢违逆——祖制如山。

如今先帝刚逝,新皇未正式登基。

但朝会却半点没含糊,依旧按规矩进行。

朱厚照看着阶下的官员,心里冷笑。

这些人,昨天还在刘健府里密谋逼宫,要保那两个恶舅。

今天就装得一副忠君爱国的样子,膝盖弯得比谁都快。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李荣再次唱喏,声音比刚才稳了些。

礼部尚书王华捧着象牙笏板,快步走出队列。

笏板上刻着细密的纹路,是他多年摩挲的痕迹。

他躬身行礼,腰弯得几乎贴到地面,声音洪亮:“启奏陛下,大行皇帝谥号已定,臣等拟尊谥‘敬皇帝’,庙号‘孝宗’,请陛下圣裁。”

王华的声音洪亮,在太和殿里久久回荡,带着一丝刻意的庄重。

朱厚照的目光落在他身上。

王华是王阳明的父亲,典型的文官,学问扎实,却少了几分变通,是文官集团推出来的“体面人”。

“孝宗敬皇帝。”

朱厚照轻声重复,指尖在宝座扶手上轻轻敲击,发出“笃笃”的轻响。

“‘孝’字合民心,‘敬’字显德行,准了。”

他顿了顿,声音陡然提高,带着金石般的质感:“传朕旨意,将先帝谥号昭告天下,凡有诋毁先帝者,以大不敬论处,斩立决!”

最后四个字,像一块烧红的烙铁砸进冰水里。

让阶下的官员们齐齐一震,不少人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

谁都知道,先帝仁厚,在位十八年,没杀过几个大臣。

可新皇这意思,是要用铁腕护着先帝的名声——谁敢说半个不字,脑袋就得搬家。

王华心头一凛,连忙叩首,额头撞在金砖上“咚”地一声:“臣遵旨!”

他起身时,额角已沁出细汗,后背的官袍竟湿了一小块。

这新皇,比传闻中难揣摩多了,一句话就能让人脊背发凉。

“还有事?”

朱厚照扫过群臣,目光淡淡,却像带着重量。

最新小说: 三国:边关悍匪,被天幕曝光身份 神话版三国 红楼:我能升级词条! 状元郎 三国:雄据江东,开局霸王之力 三国:边城小吏,开局截胡貂蝉 浜?墤锛氫粠杈瑰尯閫犲埌鍏ㄧ悆鍐涜锤 大明首辅:开局怒怼嘉靖 绾㈡ゼ涔嬭儨澶╁崐瀛 五代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