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开局死谏,我竟成了东林党党魁? > 第157章 为后世开一先河!

第157章 为后世开一先河!(2 / 4)

,吾此时或难撼动其根基。然宗藩之害,毒入膏肓,正当借此天灾人祸、民心激愤之际,为国家通陈之,为后世开一先河!”

杜延霖所言非虚。

他在今日赈灾集议上携诛杀张显忠之余威,强令藩王官绅清退田产,也只敢限定“嘉靖三十八年正月后兼并之田”,正是为了减小阻力,避免树敌过多。

即便是后来权倾朝野的张居正,也是在万历八年权位彻底稳固后,才敢开始在全国清丈田亩。其阻力之大,可想而知。

而上疏直陈宗藩之弊,却能得天下九成官员与百姓支持,唯一的变数,只在深居西苑的皇帝。杜延霖说着,略一沉吟,笔锋落下,力透纸背:

“臣总督河南、陕西、山西赈灾事务,都察院右金都御史杜延霖谨奏:为沥陈宗藩禄米之弊,恳请清退王田、削减禄米、以纾国用民困事……”

杜延霖运笔如飞,字字千钧:

………臣奉旨赈灾河南,亲睹赤地千里,饿浮塞途。然查核河南布政司钱粮,惊见一省一岁所征夏秋两税正粮,合计不过二百二十万石;岁存留本省支用者,仅八十三万三千石。而宗藩亲王、郡王并其宗室人等岁支禄米,竟高达一百九十二万石!”

“又闻山西年存留米一百五十二万石,而禄米三百一十二万石;是河南、山西二省之存留粮,借令全数输纳,亦不足供宗藩禄米之半!”

………宗室生齿日繁,禄米岁增无减。河南、山西如是,推及湖广、山东诸藩封大省,无不类此。长此以往,恐竭天下之财,不足以赡宗室!此非社稷之福,实乃国家倾覆之基!”

“………更可痛者,藩王坐拥“永不起科’之王庄田土,动辄万顷,膏腴尽归其手。而兼并之势日炽,致使官田日削,朝廷税源枯竭!小民不堪重赋,唯鬻田于王府豪绅,沦为佃户,仰其鼻息。以至富者田连阡陌而赋税日轻,贫者地无立锥之地而负担愈重!!此兼并之祸,如附骨之疽,蚀国脉,寒民心!”“国初时,太祖高皇帝分封诸王,赐予庄田、禄米,是因宗室支庶稀少,国家足以负担。然时移世易,二百年后,今之诸藩,人口数十万,坐食厚禄,广占田宅,几成国之痼疾。”

笔锋陡然一转,如惊雷裂空:

“伏望陛下思社稷存续之重,体生民倒悬之苦,敕令户部、宗人府、礼部,速行会议,议定以下二事,以解燃眉之急,更图长治久安:”

“其一,清退王田!凡诸藩王庄田,除太祖钦赐之“勋田’、“养赡田’外,余者无论系钦赐、奏讨、投献抑或强占,凡于嘉靖元年以后所增之田土,一律清退归官!重新丈量,造册登记,分与无地、少地之贫民佃种,照章纳粮!”

“其二,削减禄米,以纾国用民困!”

“宗室禄米,当依祖制为基准,视其庄田多真、经营收益,予以削减!使禄出有度,民困得纾!”“臣杜延霖昧死以闻,伏乞圣断!谨奏。”

最后一笔落下,将胸中块垒尽诉于纸,杜延霖掷笔于案,长吁一口气。

就在杜延霖将那份沥陈宗藩积弊的奏疏用火漆封好,命心腹加急送往京师之时,周王世子朱在铤也没闲着。

现任周王沉疴缠身,早已不理府事。

周王府内外大权,实则尽操于这位世子之手。

此刻,他歪在世子别院一张铺着白虎皮的紫檀榻上,面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他榻前,或坐或立着数人,皆是他倚重的心腹“智囊”:

左长史赵文魁、王府护卫首领胡彪、掌事太监(王府承奉正)钱忠,以及专为他处理阴私勾当的幕僚孙吉,

“废物!一群废物!”此时,朱在铤越想越气,猛地将手中玉杯砸在地上,碎片四溅,茶水泼了离得最近的胡彪一脚。

他指着几人咆哮:

“眼睁睁看着张显忠被砍了脑袋!本世子的脸面,王府的威严,都让他踩在泥

最新小说: 三国:边城小吏,开局截胡貂蝉 状元郎 三国:边关悍匪,被天幕曝光身份 红楼:我能升级词条! 大明首辅:开局怒怼嘉靖 神话版三国 浜?墤锛氫粠杈瑰尯閫犲埌鍏ㄧ悆鍐涜锤 三国:雄据江东,开局霸王之力 五代风华 绾㈡ゼ涔嬭儨澶╁崐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