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开局死谏,我竟成了东林党党魁? > 第139章 臣,万死不敢奉诏!

第139章 臣,万死不敢奉诏!(2 / 6)

情等一一记录在册。

初步估算的亩产数据清晰地呈现在众人眼前:即便初次引种,未经优化,其表现已远超众人想象。按此试验田密度与单株平均产量推算,亩产至少是此时稻麦的数倍!

虽然距离传说中“数十石”尚远,但这初次引种的成功与远超本土主粮的潜力,已足以震撼人心!“诸位!”杜延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压下了现场的喧哗:

“此物名“番薯’,乃汪直手下自吕宋带回。今日初试告捷,单株藤苗结薯可达七八块、重逾四斤,足证其高产之性!然此仅为小片试验田所得,若要推广天下,惠及万民,尚需更多试验,积累经验,详加记录!”

他转向徐思成,目光灼灼,充满期许:

“勉之!今日收获之薯,除留少量作种薯外,其余立刻分送伙房,蒸、煮、烤、晒,详加试验其食性、口感、储藏之法!《番薯初考》记录务必详尽,藤蔓长度、结薯位置、大小分布、土壤墒情、虫害有无…一丝一毫不可遗漏!此乃活民之基,功在千秋!”

“遵命!”徐思成肃然应诺,脸上洋溢着前所未有的使命感。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

一名负责外务的弟子气喘吁吁地跑来,脸上带着紧张与兴奋交织的复杂神色:

“山长!山长!钦差……欧阳部堂的车驾已到山门!巡抚张大人、布政使、按察使等诸位大人皆陪同在侧!说是……说是要即刻考察学府!”

田垄间的空气瞬间凝固了一瞬。

丰收的狂喜尚未散去,更大的风暴已然临门。

杜延霖眼神一凝,他知道,决定求是大学命运的关键时刻,就在眼前了。

他迅速扫了一眼满地的番薯和激动的人群,沉声道:

“一敬,速带人将这些刚挖出的的番薯连同记录册收好!诸位,随我整理衣冠,准备迎候钦差!记住,今日所见所闻、这藤下累累硕果,便是我们“躬行求是’最有力的证明!”

校门之外。

工部尚书欧阳必进的仪仗抵达宝石山麓时,杜延霖已经身着绯色官袍,腰悬革带,率徐思成、罗洪先等核心教习及沈鲤等学子肃立迎候。

欧阳必进在亲随搀扶下步下官轿,目光扫过这所声名鹊起、也争议缠身的学府。

山风掠过,送来新漆与松木的混合气息,也带来一种迥异于传统书院的、蓬勃而务实的气象。“下官杜延霖,恭迎大司空亲临视察。”杜延霖执礼甚恭,不卑不亢。

“杜学台,久违了。”欧阳必进微微颔首,声音听不出喜怒。

他目光掠过杜延霖身后那些或朴实、或深邃、或锐气的面孔,最终落在那“求是大学”的匾额上,略作停留,便道:“入内详观吧。”

仪仗鱼贯而入,随行的数位京师官员眼神中已带着审视与挑剔。

刚踏入校门不远,便有人指着远处“格物堂”外空地上,几名正围着一架改良水车模型争论不休的学生,低声哂笑:

“噫!此即所谓“大学’乎?不见经阁巍峨,未闻弦歌不绝,倒似百工杂肆!”

另一位姓官员接口,语带讥诮:

““躬行天下为公’?怕不是躬行于奇技淫巧!农桑水利,自有胥吏操持,圣贤大道不修,专务此等末流,岂非本末倒置,贻笑大方?”

他目光扫过徐思成沾着泥土的袍角,鄙夷之色溢于言表。

杜延霖恍若未闻,只引着欧阳必进前行。

行至农科试验田,徐思成上前一步,恭敬道:“大司空请看,此乃晚生等试种之“番薯’。”他指向一片藤蔓繁茂、生机盎然的田地。

随行官员的目光立刻被吸引,但多是看稀奇。

随行的浙江巡按御史王本固本就对杜延霖有偏见,此时更是嗤鼻:

“便是那所谓“亩产数十石’的神物?呵,藤蔓倒旺,怕是只长叶,不结果吧

最新小说: 浜?墤锛氫粠杈瑰尯閫犲埌鍏ㄧ悆鍐涜锤 三国:雄据江东,开局霸王之力 红楼:我能升级词条! 神话版三国 五代风华 三国:边关悍匪,被天幕曝光身份 三国:边城小吏,开局截胡貂蝉 绾㈡ゼ涔嬭儨澶╁崐瀛 状元郎 大明首辅:开局怒怼嘉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