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三封奏疏(2 / 4)

位天子近侍身上。

“诸位阁老、部堂,”黄锦声音不高,却清晰无比:

“奴婢奉万岁爷口谕,特送来浙江巡按御史王本固弹劾浙江提学副使杜延霖的奏疏,命内阁并七卿……“一并详议’。”

黄锦说着,将奏疏恭敬地放在严嵩面前的紫檀大案上,随即垂手站在一旁。

值房内气氛瞬间变得更加诡异。

汪直案正议到关键处,皇帝突然丢过来一本弹劾杜延霖的奏章让“一并详议”,这圣意……着实难测!严嵩眉头微蹙,展开王本固这第二封弹章。

徐阶、吴山等人也凝神屏息。

奏疏内容迅速在几位核心心重臣间流转:

弹章痛陈杜延霖擅立“求是大学”,讲求杂学贱役之术,有悖圣学正统;更荒诞者,竟以寻访海外所谓“番薯”为名,妄称此物亩产数十石、可解大旱饥荒,形同呓语;并以此为由,擅请面晤汪直巨寇,行止失当,贻害士林……恳请罢黜严惩。

当看到“亩产数十石”、“求见汪直”等字眼时,三位阁老们尚能维持表面的平静,但一些素来看不惯杜延霖的官员脸上已毫不掩饰地露出极度的荒谬与鄙夷之色。

“荒谬绝伦!”吏部尚书吴鹏首先按捺不住,他与严党亲近,而杜延霖此举更是超出了他的理解范畴:“杜延霖此人,昔在京师便以狂悖立朝,今至地方,行事愈发乖张!身为提学,不务敦崇经史之正业,竞沉溺于海外荒诞不经之说!亩产数十石?此乃何等虚妄之言!纵是稗官野史,亦不敢如此杜撰!更遑论为此竞欲面见通倭巨酋?此非心智昏聩乎?更是……有损官体,让人贻笑大方!”

他措辞严厉,直指杜延霖失格,恨不得立刻将其罢免。

刑部尚书何鳌眉头紧锁,语气带着难以置信的困惑:

“王巡按所奏,此事……确实匪夷所思。杜延霖在扬州巡盐、河南治河,行事虽出人意料,但尚算务实。此番所为,实难理解。以此理由面见通倭巨寇,于法于理,皆大不妥。至于那“番薯’之言……”他摇摇头,显然觉得此言过于离奇。但他措辞尚算克制,未做恶意引申。

户部尚书方钝叹了口气,忧虑道:

“唉,杜华州向来标榜“躬行’,此次怎会如此……轻率?仅凭商人的只言片语,便轻信这番薯能“亩产数十石’。纵是好意,恐亦是病急乱投医,行差踏错。其情或有可悯,其行却委实不当,徒增纷扰。”他更担心的是这种“虚妄”之说若传开,会引起民间不必要的骚动。

都察院左都御史周延为人方正,此时亦是语气严肃:

“身为提学副使,为一己臆想,擅请接触要犯,确属行止逾矩,有违官箴。朝廷法度,岂容轻忽?此事须得有个交代。”

值房内的质疑声浪主要集中在杜延霖行为的“荒谬”、“不当”、“逾矩”上。

即便是徐阶,看着奏疏上那些刺眼的字句,眉头也深深蹙起,眼中闪过一丝无奈和担忧。

他深知这个学生常有惊人之举,但这次所言番薯之物,仅凭三言两语,就要让人相信其能亩产数十石,确实太过离奇,近乎痴人说梦。

徐阶沉吟片刻,迎着众人目光,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带着回护之意:

“杜延霖此举,确属孟浪,思虑欠周,有失官箴风范!其身为提学,当以敦崇正学、化育士子为本,纵有忧农之心,亦不当轻信海外荒诞之说,更不应擅请接触重犯,徒惹物议,惊扰刑狱,难辞其咎!”他先以严厉的措辞肯定了批评的合理性,表明立场。

随即话锋一转,语气稍缓:

“然,其兴办“求是大学’,虽争议颇多,然其本意或在破除积弊,讲求经世致用之学,其心可察。至于“番薯’之言,纵属虚妄,推其本源,恐亦是忧心农事、急于求成,误入歧途,未必心存不轨。”徐阶的目光扫过众人,尤其略过咄咄逼人的吴鹏,

最新小说: 浜?墤锛氫粠杈瑰尯閫犲埌鍏ㄧ悆鍐涜锤 三国:雄据江东,开局霸王之力 红楼:我能升级词条! 神话版三国 五代风华 三国:边关悍匪,被天幕曝光身份 三国:边城小吏,开局截胡貂蝉 绾㈡ゼ涔嬭儨澶╁崐瀛 状元郎 大明首辅:开局怒怼嘉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