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开局死谏,我竟成了东林党党魁? > 第127章 天理昭昭,正该如此

第127章 天理昭昭,正该如此(1 / 4)

日影西斜,鼓声再响。

“时辰到!诸生停笔!收卷!”提调官高声唱喏。

皂衣吏员鱼贯入场,逐一敛收墨卷。

生员们神情各异:有如释重负长吁一声的,有愁眉紧锁恨时辰太短的,也有胸有成竹收拾笔砚的。考场内一时人影绰绰、步履杂沓,须臾间便散去七七八八,唯余墨息在浮尘中游荡,狼藉草纸散落案头。

收卷完毕,试卷被迅速封存,送入府学明伦堂后专设的阅卷房。

依制,阅卷由提学官杜延霖主持,府学教授、训导等先行初筛:

他们逐卷批阅,择其优者为荐卷,剔其劣者为落卷,然后提交给杜延霖进行最终的复核查验与等次裁定。

这份决断权柄千钧,牵系着数百士子的功名前程。盖因明代生员分为廪膳生、增广生和附学生三等。廪膳生不仅每月可领官府廪米津贴,更是拔贡入国子监的优先人选,还能充当童生考试的担保人(廪保),地位最显。

而岁试最核心的功能,正是依据成绩对生员进行严格的升降赏罚,即“六等黜陟法”:将考生文章评定为六等。

一、二等为翘楚,可视廪生、增生缺额依次递补,并赏银嘉奖;

三等维持原级,无功无过;

四等勉强合格,却要受扑责(打板子)惩罚,若是廪生停发廪米降为增生,若是增生则降为附生,而附生则维持原级;

五等直接降级,褫夺生员衣冠(青衣),发回社学重读;

至于六等,则革除学籍,黜革为民或充任杂役,永绝科场之路。

此刻,阅卷房内,气氛微妙。

知府王三淮、山阴知县赵中行、会稽知县钱有礼等地方显官,脸上虽挂着恭敬的笑意,眼底深处却难掩一丝不易察觉揣测。

他们早闻这位杜学台“铁面”、“躬行”的名声,都以为今日考场必起波澜一一严查夹带、揪出替考,更要行使“黜陟”大权,当场抓几个撞刀口的舞弊生员立威,方显雷霆手段。

然而,出人意料!

整整一日,杜延霖除了抛下两道刁钻得让众生员哀鸿遍野的考题外,竞如庙堂塑像,端坐于上座,任凭考棚内有人抓耳挠腮、窥伺左右,甚至对那些本应即时惩戒的细微骚动,始终未置一词,更未动用“黜陟”之权。

这太反常了!

王三淮心头疑云翻涌,暗忖此人必有后招。

他面上却不显,只待吏员最后点卷完毕,便领着众人堆起满面春风,上前拱手齐贺:

“杜学台辛苦!岁试圆满结束,全赖学台主持有方!”

“是啊是啊,学台临场命题,鞭辟入里,绍兴士林得此点拨,实乃三生之幸!”

“考场内外井然,全凭学台威仪所慑!”

一时间,颂声盈耳,几乎要将冷硬的四壁也染上暖色。

就在这时,杜延霖缓缓站起身。

他这一动,登时攫住了全场目光。

“杜学台,您看这阅卷安排……”王三淮试探着问道,脸上堆着恭敬的笑容。

杜延霖站起身,目光扫过堂下肃立的十余名阅卷官,其中不乏与陆家、李家等当地豪强有千丝万缕联系之人。他神色平静无波,只淡淡道:

“岁试乃国家抡才大典,阅卷更系士子一生荣辱,诸位皆地方饱学之士,望尔等务必秉公详判,不失之毫厘。本官与王府台、赵县尊、钱县尊在此坐镇,若有疑难,可随时呈阅。明日破晓之前,务必批完试卷。”

“是,谨遵学台钧命!”众阅卷官齐声应诺,各自落座,展卷、蘸朱。

阅卷室内顿时只剩下纸张翻动、朱笔批点的沙沙声,气氛凝重而压抑。

王三淮、赵中行、钱有礼等人交换着眼神,心中疑窦丛生。

杜延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竞不动分毫?

他不插手阅卷,更无亲裁等第之意?只端坐着……

最新小说: 浜?墤锛氫粠杈瑰尯閫犲埌鍏ㄧ悆鍐涜锤 神话版三国 红楼:我能升级词条! 三国:边城小吏,开局截胡貂蝉 大明首辅:开局怒怼嘉靖 三国:雄据江东,开局霸王之力 绾㈡ゼ涔嬭儨澶╁崐瀛 五代风华 三国:边关悍匪,被天幕曝光身份 状元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