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风肃杀,枯叶卷过御道石缝,天色灰蒙如铁。
早在曾公亮他们开始串联,出发过来不等跪过来的时候,赵顼就已经知道他们要逼宫的事了,甚至对此也不是没有准备。
这本来就是可以预料得到的事。
因此群臣这边刚跪下没多大一会儿,宣德门的大门便缓缓地开了,李宪亲自开了门去,朝着这一众的官员躬身道:“曾相公,官家知道您诸位要逼宫,特命小人来接你们,请吧,官家说,要逼宫,咱们去垂拱殿逼去。”
说着,这李宪转身欲走。
哪知,曾公亮却是突然高声地喊道:“官家如今还知道何为垂拱么?李供奉,敢问官家是否愿意杀王小仙以正国本呢?”
“曾相公这就是明知故问了,王小官人乃是官家的肱骨之臣,又不是什么奸人,况且以王小仙现在在军中的威望,和这十万驻京禁军的混乱,真要是杀了王小官人,万一这十万驻京禁军哗变怎么办?曾相公莫非是从没想过这个问题么?”
“曾相公,军户代表已经选出五十多人了,如今虽然时间还短,这军改却是也已经见了一定的成效,若是王小官人有失,则这五十多个军户代表必然会惶恐不安,若是这五十多个军户代表联合起来兵变,你说是他们兵变动摇国本,还是你们这些文官集体逼宫动摇国本呢?”
一句话,却是将曾公亮这个相公给问得哑口无言。
这其实也是一句实话,这李宪这么说话几乎就已经相当于是指着他们这些文官的鼻子在骂他们不识大体了。
一旁,元绛突然大喊了一声:“王小仙乱祖制,窃国帑,惑君心,此妖人分明应当焚尸于宣德门外,以正视听,军户叛乱,不就是因为他王小仙胡搞乱搞,才搞出来的么?
若无他,怎会有禁军兵谏,怎会将东京陷入危险之中,若是重蹈周覆汉事,该当如何?他王小仙,就是大宋的罪人,就是天下的罪人!!”
身后,刚入京其实也没几天,跟王小仙都还没来得及碰面的王安石不动声色地看了元绛一眼。表面上看,这元绛是急于要和王小仙撇清关系,在当冲锋开路,实际上却是在帮王小仙的,也不知王小仙那个冒失的家伙能不能体量他的深意和苦衷。
元绛指的以周代汉,其实指的是郭威黄袍加身覆灭后汉,整个过程和赵匡胤覆灭后周是一模一样的,或者说赵匡胤本来就是学的郭威。
只是和以宋代周不同,郭威对军队的掌控力是远远不如赵匡胤的,他是河北将门出身,和河东将门的关系也很好,不像赵匡胤本人一直是开封将门,从小是在洛阳和开封的禁军中长大的,手底下嫡系多一半都是开封人。
以至于郭威尽管确实是个爱民如子的好皇帝,但却控制不住军队,其嫡系主力部队许多都是河北人和河东人,因此灭汉的时候禁军在东京是屠了城了的。
元绛这个时候提这个,其实重点没在改朝换代上,而是后边的禁军屠开封上的,这不就是在变相的提醒人:咱们要是真弄死王小仙,那这京城驻军可是真的有可能会兵变的啊,万一要是屠城了,可咋办啊?这话一出,其实也是给东京的百姓说的,郭威屠城这个事儿东京的普通老百姓大多也都是知道的,事实上这本来就是大宋政权合法性的来源之一么,大宋朝没少宣传这事儿来和赵匡胤的陈桥兵变来做对比。这么一宣传,如果事后真的有相关的流言蜚语在市井中出现,那么哪怕是出于对屠城的恐惧,也一定会向他们这些官僚系统传导压力。
“哎~”
王安石微不可查地叹息了一声。
他现在也在请杀王小仙,也不知道王小仙能不能挺得过这一关,如果能挺过去了,又会不会怨恨他呢?实在也是因为他王介白搞得有点太出格,太乱来了。
官家也是,太年轻,太轻佻,王小仙跟官家的年纪差不多,对儿轻佻,这事儿办得他知道之后都后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