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为变法,我视死如归 > 第84章 青苗法崩了?

第84章 青苗法崩了?(2 / 4)

一众的工匠见状,纷纷跪拜请罪,只是低下头去,神情上,却似对他王安石也并没多少畏惧。陶敦贤连忙上前,解释道:“暂时,暂时的,眼下咱们这个织机楼实在是太缺工匠了,王小官人又是真愿意给股票,您知道,军中工匠的技艺高些,数量也不少,他们和王小官人之间也算熟识,便纷纷都过来帮帮忙而已,

至于说拆除弩机机括,想来等工厂忙活过了这一阵,他们各回军中,自然也是要重新再给做了安装回来的,实是现在这般赚取原始股的机会难得啊。”

北宋么,还是厢军,本来就是要自谋生路的。

说是募兵制,但实际上自打澶渊之盟之后朝廷就没发全过饷。

况且就算是发全了这钱财也没多少,江南厢军的月饷是三百文钱,前文提过,这也就相当于是酒楼里店小二两天的日薪。

北宋的经济发展太快了,物价上涨的自然也快,太祖朝的时候三百文钱一个月确实也是勉强够用,可这眼下都神宗朝了啊,况且就这三百文钱,大多数时候也是拖欠的,不让军队自谋生路,让人饿死么?真宗朝开始,朝廷对军队经商就已经是默许了的,江宁这边还设置了专门的江宁织务厢军,仁宗朝的时候,西夏战争爆发,首创军中回易制度,不久后就全国军队纷纷效仿了,也就在今年六月,朝廷甚至直接下了明诏文件,“营运补饷”,就是放开了手脚让你们厢军自谋生路的意思。

要知道北宋之所以商业如此发达,这和北宋的军队经商也是脱离不开干系的,比如河北军的木匠活那是全国知名,谁都知道全国最好的木匠在河北军中。

他们江南这边不以木匠闻名,但是烧砖可是一把好手,江宁附近的壮成军岁烧砖石二十万,远近驰名,百姓用了都说好,就连那汴梁城,都要专门来江宁这边采购。

而除了烧砖之外,这边厢军的第二大业务就是织机部件代工了,第三业务是修船租船,甚至是还有胆子大的敢去日本走私硫磺。

这边本来就是军械和民械混产的,作院兵早就已经是他们陶家的代工厂了,陶家和本地军队的关系也是极深极深,水师每年帮他们运茧运丝运绸,工匠兵帮他们代工做织机,军属给他们家做工,都快成了他们家私军了。

所以眼下王安石这般大发雷霆,大家实在也是真没怎么当回事儿,朝廷都已经有了明诏让大家做生意代军饷了,轮得着你一个知府在这大喊大叫么?跪一下给你面子,那还是为了不让陶敦贤为难罢了。陶敦贤自己也没将此当回事儿,还是那话,他们现在军队经商都已经有了明诏了,已经从潜规则变成明规则了,完全合理合法了。

至于说拆毁神臂弓的弩机,不都说了么,忙完这一阵工厂走上正轨了再给你安回去。

要知道同样是在今年,两浙路的禁军都已经在质押军械,以换取做生意的本钱了,他们不就拆点神臂弓么,怎么了呢?

王安石也是无奈,发了一通火之后,心中虽是悲凉,却也无可奈何,说到底,还不都是没钱闹的,这世上除了制度王法之外是要讲朴素真理的。

有一条几千年都没变过的朴素真理是:端谁的碗,听谁的管。

这样的朴素真理是永远超不过所谓的制度王法的。

北宋的军队战斗力差也并不全是以文治武的锅,而是这些军队,端着的到底还是不是朝廷的碗,恐怕这都已经是个说不清的问题了。

朝廷没钱么,某种程度上这些军队确实也都是他们陶家养的,他们端的早就是陶家的碗,王安石愈发下定了自己一定要变法强国,缓解朝廷的财政压力的想法,即便是朝廷,你也得先给人家军队发足了饷,而后才能提管理的事儿。

“股票?原始股?”王安石又听到了完全不懂的词汇,压下了心头的怒火,疑惑地问道。

“就是这种。”

陶敦贤拿出了一张类似于飞票的东西,递

最新小说: 五代风华 神话版三国 大明首辅:开局怒怼嘉靖 三国:边关悍匪,被天幕曝光身份 绾㈡ゼ涔嬭儨澶╁崐瀛 红楼:我能升级词条! 状元郎 三国:边城小吏,开局截胡貂蝉 浜?墤锛氫粠杈瑰尯閫犲埌鍏ㄧ悆鍐涜锤 三国:雄据江东,开局霸王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