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派出人手前来清理障碍。
如果要清理后面跟随者,只不过是将这些有产商户们给清理出去。后面更大一坨的无产流民依旧会紧随而上。最末端的流民队伍成分是不稳定的。
…“撒豆成兵”是道门裹挟造反术语…
宣冲在这一路行走时,其实是在望着最后面的那群队伍,并且拿着笔进行计算。
宣冲:在目前的道路体系下,流民聚集的上限为五千人一股。
流民队伍中是缺乏军队级别的纪律约束,私斗和抢掠制造的混乱,时刻在发生,无时无刻在逼走那些弱者。而在不断逼走弱者的过程中,流民营内留下的就是青壮。
这样的青壮会在相互熟悉过程中,根据原始部落时期人类基因上留下的习惯,形成人数从五六人到三十人不等的小团队。在这些临时形成的小团队中每个人又会根据相互摸索脾性,认准一些大哥。一一而这样看似不规则的团伙情况,如果正规化一些,就是“行伍”“营队”雏形。
从逼走老弱到青壮们自发结社,这个过程差不多需要一个月或者三个月的时间,偶尔会有豪杰能够加速这个“义军形成”的过程。
宣冲:“中原土地是广大的,有着大量超过“三个月迁徙路程”的地段,而这个路途就是对流民队伍精练的过程。”
随后武飞在自己记忆中地图上标注了这可能形成“义军”的人口迁徙线,再根据自己现在“道门观气”法,对天下各州“天人失调”,未来可能造成的流民数量进行预估。
是的!如果在青黄不接时,一州若是只有一万流民,那么八成是会被山寨和地方豪强消化,但若是超过十万流民,就会按照上述发展流程,先聚集,然后自动分出一簇簇团队,然后每个团队头目串联,最后在点子王催化下变成起义军。
武飞看着自己队伍后面,所跟随的队伍。其实参与迁徙的商队,豪强队伍,在大灾之年,都是起义军这个“大雪球”最初形成的凝结核。
这个“凝结核”队伍所携带的财货,是流民们突破“杀人见血”的枷锁的关键。
而一旦杀人见血,抢掠商队裹挟账房读书人的加入,这更是有可能让义军第一次拥有自己的战略方向,而不是以前一样,漫无目的从众逃荒。
当然要是再走运的话,新生义军中有一个有经验的领导者,那就是大风起兮云飞扬。
…能否,宁有种乎?…
此时在流民队伍中,已经有了江湖。在中层队伍的一个戏班子中,在戏班掩护下,一个唱花旦的人,对着同伙说到:“探查清楚了,最前面的贵人,是镇南将军府的人,是去京里哩。”
班主模样的人:“当今天下,南边的将军也算是一方英雄了,怎么,还派人去给皇帝老儿请安?“一旁的一个小生说道:“班主,你说我还去不去端茶问前面商队?”
这个小生,在戏班子内自然是唱“生行”(类似后世影视中小鲜肉),但是在戏班子外,则是偶尔会从大户人家那儿顺一些东西。有时候是从公子哥身上捞一些玉佩,而这些财物最终会由戏班来销赃。现在这个团伙对前面队伍踩点成功了,他就想知道自己要不要出手。
班主思考了一下:“莫要乱动,前面是练家子。这不,魇月教不是一直是搜罗朝廷兵将的事情吗?把这消息卖给他们吧。“
另一边,武飞通过一个“磁粉共振”的小法术侧耳听完一百丈外的对话,有些失望:原来不是策划造反,是邪教玩意。
……意兴阑珊的分割线…
宿灵县,这个县是处于南北走马所过的节点,这个县每年给上面的孝敬是最多的;而此地县令也是在官家和江湖上都有门路。
宫骞所领的队伍抵达县城外的本地驿站,驿丞们就立刻做好了迎接。五十多辆车,以及马骡,都被安顿的好好的。带过兵的武飞,见状不由多看了几眼这驿站部署,其马车停歇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