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嘲讽声瞬间变成了惊叹,风向一百八十度大转弯,那些当初唱衰的人,现在都乖乖闭上了嘴,甚至还得违心地夸上几句。
在7月份之前,不少好莱坞巨头还抱着侥幸心理,觉得《泰坦尼克号》都放映快两个月了,就算再能打,潜力也该耗尽了。
于是他们摩拳擦掌,信心满满地准备在暑期档大干一场,毕竟暑期档向来是票房的黄金期。可现实却给了他们沉重一击,《泰坦尼克号》依旧强势,丝毫没有要退位让贤的意思。
哥伦比亚更是头铁,高调宣布要终结《泰坦尼克号》的奇迹。
7月初他们推出的《黑衣人》表现确实不俗,票房和口碑都还不错,可即便如此,还是没能逃过《泰坦尼克号》的影响。
要知道,同一时间段的票房总量就那么多,《泰坦尼克号》如同吸金怪兽般疯狂抢占市场份额,《黑衣人》的票房自然就受到了压缩。
哥伦比亚内部已经传出风声,月底计划上映的《空军一号》要不要撤档,改到圣诞档再上,可这个想法却引起了该片导演沃尔夫冈·彼得森的强烈不满。
这位奥斯卡最佳导演可不是好惹的,在行业内有着极高的话语权,他觉得自己的作品不该因为一部电影的强势就随便改档,双方为此争执不休。
不光是哥伦比亚,就连米高梅自身都受到了《泰坦尼克号》的波及。
米高梅原本计划在本月底推出《我为玛丽狂》,可看着《泰坦尼克号》依旧强劲的票房势头,公司内部也产生了分歧。
有人觉得应该改档,避开《泰坦尼克号》的锋芒,免得内部竞争。
也有人觉得应该按原计划上映,毕竟前期已经投入了不少宣传成本。
最后还是罗伯特·艾格亲自拍板,定下了按照原计划上映的决定。
他心里打得算盘很清楚,接下来的大档期是圣诞档,米高梅要在那个时候推出《007明日帝国》和《莎翁情史》这两部重头戏,根本没有多余的资源分给《我为玛丽狂》。
而且《泰坦尼克号》是米高梅出品的,完全可以借着这层关系为《我为玛丽狂》引流,比如在《泰坦尼克号》的放映前加映《我为玛丽狂》的预告片,或者搞个米高梅电影连看的活动,说不定还能收获意外惊喜。
恩斯特端起秘书刚放下的咖啡,朝着秘书举了举杯表示感谢,才转头对罗伯特·艾格无奈地说“没办法,计划赶不上变化呀,保尔森给的实在是太多了!”
罗伯特·艾格是从米高梅的角度看待这次的融资,觉得少赚了不少钱。
可恩斯特却要从全局的角度来思考。
亨利·保尔森可是许下了两个让恩斯特无法拒绝的承诺。
一是同意跃动公司38亿美元的估值,还愿意为其他金融机构做个表率。
有了高盛这个搅屎棍的带头,跃动公司后续的融资谈判会省心太多,不用再苦等《使命召唤》上市后才能融资,毕竞时间也是有成本。
尽早融资就能尽早把资金投入到新项目中,抢占市场先机。
二是高盛承诺会全力帮助恩斯特资产管理公司收购亚洲的产业。
亚洲金融危机正闹得沸沸扬扬,明面上看是量子基金和老虎基金这些对冲基金在兴风作浪,可实际上真正的幕后黑手是华尔街的这些大银行、大投行。
那些隐藏在暗处的资本,都是通过它们进入亚洲市场,用地板价疯狂抄底优质资产,简直像是在菜市场捡白菜一样轻松。
而高盛,正是这些银行投行中的领头羊,说是话事人也不为过。
有了高盛的帮助,恩斯特在亚洲市场的布局就能事半功倍,这可是花钱都难买到的机会。
“另外高盛还同意三年免息借给米高梅一笔两亿美元的贷款。”恩斯特又抛出了一个和米高梅直接相关的好消息。
高盛不放贷,但不代表高盛搞不来放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