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
现在全球唱片每年的发行量在22亿张左右,光是唱片业务就是一个超过140亿美元年产值的大赛道。整个唱片产业链分为上中下游,上游的唱片公司加歌手提供音乐内容,中游的音乐制品负债版权维护,下游则是零售商。
但恩斯特要颠覆这条产业链,缩减成上下两端。
他在高盛喊出的再造一个谷歌可不是说说忽悠人的,底气就是音乐领域。
谷歌最新的项目已经立项,正是音乐播放软件,也就是线上音乐商店谷歌Tunes。
以后上游就是唱片公司加歌手提供内容,中下游整合在一起。
数字音乐的兴起有多么的迅速只有恩斯特明白,几乎没有给传统唱片公司任何的反应时间,就给它打的落花流水。
历史上1999年是唱片行业的巅峰,全年唱片发行量超过23亿张。
可从这一年之后,十年时间唱片的发行量就下降到了五亿张。
如日中天的唱片行业为什么突然由盛转衰?就是1999年第一个音乐软件上线了。
1999年,一个叫做西恩·帕克的男人开发了一款名为Napster的软件,不仅可以把CD里面的音乐转换为MP3的音频格式,还能让用户免费下载海量的音乐。
这算是一下子就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以前听音乐都是什么?CD、磁带、高级点的就是唱片机,各个都售价不菲。
可现在呢?流行音乐瞬间变得触手可及且免费。
欧美的电脑普及率太高了,互联网音乐的推广没有丝毫难度,传统唱片的销量自然遭受严重打击。不过后来Napster因为盗版的问题被告,最终破产倒闭,不过却导致全世界的盗版音乐网站泛滥,甚至都变成了一种生意。
有人专门帮助别人在盗版音乐软件上下载歌曲,一个月赚的比公司白领都要多。
恩斯特作为资本家,肯定是不希望盗版横行的。
所以他需要从一开始就树立行业标准,培养用户的付费意识。
不过谷歌tunes掌控中下游还不行,各大唱片公司完全可以有样学样。
所以恩斯特要成立自己的唱片公司,第一就是培养歌手,音乐永远都是个朝阳产业。
最重要的是别人的音乐版权。
现在还没有网络音乐版权这个概念,各大音乐公司还沉醉在传统唱片模式连年高涨的美梦中。都在为实体唱片的市场份额争得头破血流,没人抬头看看天空。
索尼哥伦比亚的CE0前不久甚至喊出实体唱片行业规模五年内最少增长20%,就是增长30%都不意外。美高梅要是能够趁机拿下各大公司的网络版权库,也就有了底气和资本。
至于为什么是米高梅而不是谷歌,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米高梅有自己的唱片公司。
当网络音乐爆发,米高梅成为全球独一无二最大的网络音乐版权提供商时。
当传统唱片给歌手带来的收入越来越少,网络版权收入越来越多时。
如果你是歌手,选择跳槽的时候,是选择在网络版权方面证明了自己,一家独大的米高梅音乐,还是选择其他公司?
当恩斯特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的时候,罗伯特·艾格都听傻了。
“你是说尽量拿下所有歌曲的网络唱片版权?”
罗伯特·艾格觉得恩斯特疯了。
虽然他对于网络音乐的描述很诱人,罗伯特·艾格自己听了也很心动,觉得网络音乐一定日后大有作为。
可拿下所有音乐版权,这不是扯淡呢吗?
“就算像你说的,现在各大唱片公司没有人注重网络音乐版权,可价格再低搁不住数量庞大呀”。他拿起桌子上的计算器,按键的声音急促而沉重“你知道这需要花费多少钱吗?以二十年版权期限为例,最少要付出一百亿美元的价格,换句话说一年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