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号。
阳光透过薄雾,懒洋洋地洒在谷歌总部的外墙上。
对于谷歌的员工而言,今天是个值得高兴的时刻,发薪的日子。
在美利坚,几乎听不到有月薪发放的公司,因为这样的企业根本就招不到工人。
早在上世纪初,当工业化浪潮席卷美国时,资本家们就敏锐地意识到,为了让产品能卖得更好,消费者的手里不能囤积过多的财富。
于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及时行乐理念宣传运动应运而生。
从报纸广告到电台广播,从街头海报到电影情节。
“活在当下”“享受此刻”的观念被不断强化,逐渐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在这样的文化熏陶下,普通民众的手里别说是攒钱了,有很多人甚至养成了提前消费的习惯。信用卡的普及更是助长了这一趋势,让“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成为常态。
为了进一步巩固这种消费模式,避免让民众突然得到一大笔工资后冒出攒钱的想法,资本家主动推行了周薪制度。
经过数十年的演变,到了现在,美利坚的发薪模式已经基本固定为周薪或双周薪。
这种制度既贴合了民众即时消费的需求,也让企业能更灵活地调整人力成本,堪称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精妙设计。
上午十点,谷歌技术部的办公区内,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咖啡和打印墨水的混合气味。里德·布朗坐在靠窗的工位前,指尖在键盘上飞舞,正调试着一段搜索引擎的算法代码。
突然,电脑右下角弹出一封来自美洲银行的邮件提醒,这让他不由得停下了手中的工作。
在1997年的美利坚,手机尚未完全普及,全民互联网更是遥不可及。
现在的银行基本还是会以信件的方式来通知客户各种账单和账户变动,只有当客户主动绑定了手机或邮箱,银行才会以短信和邮件的形式来发送即时通知。
里德·布朗作为谷歌的员工,互联网从业者,早早就在银行预留了公司邮箱,这才得以第一时间收到通知。
“4600多美元?为什么会这么多?”他盯着屏幕上的数字,眉头微微皱起,喃喃自语道。现在互联网行业正经历着爆发式增长,互联网工程师的工资自然也水涨船高,年薪基本就没有低于五万美元一下的,而且还在迅速攀升。
像里德·布朗这样的谷歌核心工程师,年薪一般都在七万美元左右,按照双周薪计算,每次应该是3100多美元。
眼前这多出的1500美元,让他一脑门子雾水。
里德滑动鼠标,点开谷歌邮箱的收信箱。
除了银行的通知,一封标注着未读取的谷歌内部邮件赫然在列。
点击邮件标题,屏幕上的内容让他瞬间明白了缘由。
“嘿,你们快看内部邮件!”里德猛地站起身,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兴奋。
“我们居然发奖金了,下周三下午还要组织集体团建活动”。
“奖金?”
“团建?”
里德的话像一道海面上的飓风,瞬间在他所处的办公区内激起了千层浪。
距离较远的同事纷纷停下手中的工作,争先恐后地点开自己的邮箱。
距离近的则直接一哄而上,围在里德的工位旁,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喔哦,1500美元的奖金,这可真不错”。
一位戴着黑框眼镜的工程师看着屏幕,忍不住吹了声口哨,显然对于这笔奖金额度很满意。互联网大厂崛起之前,美国的公司普遍奉行节日奖金制度。
许多公司在感恩节、圣诞节这样的重要节日,能发1500美元的奖金就已经算得上慷慨了。谷歌在非节日期间突然发放如此数额的奖金,难怪会让员工们如此激动。
这可是1997年,即便是美利坚,这150